大卫·威斯纳的作品自然喜欢,给孩子们讲读,也有孩子缘。他的新书《艺术大魔法》就是如此。他们为书中的达芬蜥—类似这样的译名----之前台湾译者中出现过一些,比如《大脚丫跳芭蕾》中的“贾庄懂”、“乔治·根毕崇”和“劳乌柏”,我向来不以为然,觉得有点儿小儿科,实际上这种小儿科若果被孩子了然,这样口头欢乐效果极佳-----的名字会让孩子觉得可笑可乐不可支。他们也为马蒂学习画画的劲头所鼓舞之,潜夕也为其中的几个跟屁虫随情节起伏而阴晴不定的表情而欢喜不自禁。
有时候,一本貌似深刻的书被孩子读成这样,会不会有推广人痛心疾首,大呼暴殄天物有不值呢?随他去,有趣依旧是吸引孩子阅读的重要砝码,甭管读者是5岁,还是五年级,或是年过五旬,五岁老奶奶还钓鱼呢!
照例,这本有趣的新书成了我家最近几天的常读书。常读在我家的意思是儿子老自己翻一番,闺女在看完自己的粉色书系后,还能记得找来让我来给读一读。
儿子说,达芬蜥从一幅画被崩掉外衣,洗掉皮肤,抽走骨架,然后变成一个铜条画了(国庆旅游时对用铜线扭成的各种自行车很感兴趣)。是啊,要不线条怎样能挂在空中啊。她俩还讨论来着,还是原来的达芬蜥么,是他么,不是他么?
我也不知道。
可能最近我有点儿走火入魔-----看图画书老想着其中对家长能有什么益处。封面上相向而立的大小画手,我看才不是什么主从关系呢,就是大人和小孩撒,这本书还真让我从这个角度给联想了四通:
1、孩子遇事总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断断不要横加干涉。我是吃过这个亏的,比如儿子碰到某个问题,在他没有求助于我前瞻性地发现就给他出主意的出主意、动手的动手到擒来之后,孩子或许能记住方法---但是这是我的方法,或许就失去一次试错和成长的机会。
你看书里的马蒂,真是逻辑缜密,行动迅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耳盗铃,如此这般解决了他加诸于达芬蜥身上的种种苦难。
可能过程有点儿惊心动魄,可是结果却是缤纷夺目、皆大欢喜。
2、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好吧,你试试看”。这六字真经真不是一般家长能用得顺溜的。虽然达芬蜥不是马蒂的daddy和mommy,可很有长辈风范。对于马蒂的绘画会不会很是怀疑,但依然让他试慕神惑试。
我在书店看到过若干次这样的场景:又要买书,家里那么多书了。一个孩子对一本书产生了爱恋之心,一个妈妈居然就这样把孩子给拖走了,不给一点儿机会。她是这么说得:你都能读出这些字么?能读就给你买。
更多这样的情形:妈妈,爸爸,近旧让我来吧。 “算了吧,别给我添乱就阿弥陀佛了。”
我们最好换成达芬蜥的话:好吧,你试试看!
3、跟小孩不得生气。我想过,如果我是达芬蜥,估计在身上还剩最后一块没被画满时,就一个排山倒海把马蒂给撅一边去了,根本都不用风扇。可是人家达芬蜥没有,都被马蒂整成一堆线条萎靡于地,最狠的话居然才是“瞧你干得好事”
4、接受孩子的创新和创作。以我的阴暗心理,我等着看达芬蜥恢复元神后怎样发飙呢,结果人家居然赞叹马蒂对他的改造“太妙了”,而且很快与马蒂沆瀣一气,把整个世界都搞成封面那样斑点斑驳,七彩色彩。
所以,大卫·威斯纳不仅仅懂得艺术,更懂得艺术地给孩子看,也让大人们知道些看孩子的艺术。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