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子共读中学会怎样说谢谢
女儿上了幼儿园后,说谢谢的次数大为增加,除了自身社会化得提高外,另一方面是小伙伴们之间的“交换和交流增多”,再加上幼儿园老师的“权威要求”,
由此可见,因为愉悦和要求,孩子们的道谢相当地自然,相当地真诚,也相当地顺理成章。可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说谢谢会却很费劲,还得需要训练。听起来——
说谢谢真难!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有得家长说起,我家的孩子就是不愿意叫人,不愿意说谢谢。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孩子表达谢意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方法,语言语句,神情神色,不必非得是大声地说谢谢。但不是反过来说,我们就没有必要教导孩子大声地、真诚地说谢谢。
写这篇文字的此时此刻,我在麦当劳,隔桌的中学生的围巾落到靠近我这边的地上,我捡起来放回椅子上。这个小姑娘对我的行为没有一丝的正能量回馈。
在此之前的上个时辰,我带着儿子参观一家出版社。电梯里,儿子问我,“我可以只说6个字吗?”我有点奇怪,只说六个字?“见了你的朋友,我说‘你好’,他们要是给我水喝什么的,我就说‘谢谢’,走的时告急亲候,我就说‘再见’。我今天不想多说话。”
有时候孩子们不愿意称呼别人,不愿意多说话,不要直接贴上“不礼貌”的标签,只是孩子内心真的不愿意说,是孩子最真实的呈现-----只要我们大人们,才会看菜下碟、看人说话,甚至是需与委蛇吧?
但是我们都认为应该把自己的孩子教导的彬彬有礼,市面上也有很多情商和行为规范内容的图画书,不过,这一本《好好吃,谢谢!》多了一点戏剧化的情节设计,让孩子知道-------
发自内心的道谢最好
书中设计了三段相似情节,让知更鸟、蟾蜍、刺猬在被帮助后向两位小老鼠表达谢意,这种重复的、可预测的设计会强化孩子的学习,是童书中很好的表达方式。还有本书采用了对比的方式,特别是书中用了相当夸张的笔法,让孩子看到了两只老鼠的不那么诚恳的表达谢意的方式方法、语言语句和神情神色,似乎与其它动物的道谢相比不那么自然。这足以当做非典型案例,不需要我们再多加一分一毫的说教,孩子自然就能明白。
对于孩子来说,说谢谢应该是比带谢礼更优先的选择。东方文化中“礼尚往来”现在好像也渐式微。以前的老人们会随手带上家里的吃得、用的当做谢礼,而现在好像非得某个像样的东西才能拿得出手,可是又有多少随手可拿又拿得出手的东西呢?
书里这样的设计,我想是想告诉孩子们,物质的谢礼固然好,一个真心的“谢谢”同样能表达感激之情。家长在这里可以强调这个意思,教导孩子在得到他人的帮助后,要真诚地用语言表达谢意。这也是在教导孩子------
表达谢意更容易稳固幸福情绪
两只老鼠的“道谢训练”充满着童趣,只是现实生活中从来没看到有孩子菠套这样很花哨地来道谢,能不能被对方接受我们也无法判断。与此类似,在一些场合中的拿腔拿调的谢谢倒真得让人不以为然,甚至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职业的微笑、点战职业的礼貌就是双刃剑---没有会被称为态度不友好,很有会被认为是太假。书中想告诉我们的是,因为得到而满足的身心发出的适度的、真挚的道谢,才为对方所接受和喜爱。因为知道感恩是能获得幸福的重要保证,道谢其实是幸福情绪的回馈,形成良性情绪循环。
5岁前后的孩子坚定地相信万物像人一样拥有情绪和思想。故事中的动物也好 ,花花草草也好,孩子都可以对它们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并且将他们拟人化。《好好吃,谢谢你》这样的故事正好针对了这个特点,孩子阅读的的时候就会融入故事中。所以,别看这个故事简单,正好契合孩子的心理。
还有故事一开篇“从角落里找出……”的情景,相信在每个家庭都会出现,为此我们定期请孩子们自己清理“属于”他们的角落,而他们也总是有所收获-----会发现“丢了”好久不见的心爱的物品。家长们,不要担心他们会越弄越脏---鼓励他们参与劳动比我们干净地处理要意义远大;不要担心他们吸入陈年灰尘,还有螨虫---教会他们使用口罩、吸尘器等正确手段比我们大包大揽要意义远大。
最后,我们可以提醒孩子,借了别人的东西要爱惜,要即时归还,“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除了“好借好还”的事情需要道谢外,如果我们在孩子的早期认知中,让孩子们知道万事万物皆有生命,我们的所得即是他者的失去,就可以埋下感恩万物,珍惜生命的种子。
《一粒种子的旅行》的作者安妮·默勒与奥地利作家布丽吉特·威宁格合作的两本自然教育绘本就可以有这样的妙用。
《谢谢你,好吃的面包》生动完整地展现麦子的生长过程,让孩子感受从种子到食物的生长奇迹,感受自然中生命成长的力量,也让孩子懂得珍惜食物,就像是我们吟诵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除了小麦,同位作者的《谢谢你,小苹果》则用美味又健康的水果告诉我们一个同样的“大道理”。绘本用自然亲切的口吻介绍了有关苹果的知识:花粉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时候结果,怎样的气候条件可以让苹果香甜多汁……在让小读者了解苹果生长过程的同时,也更懂得感恩自然的馈赠。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