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图画书时,大人总是有点儿“吃亏”,我们是全神贯注地读文字,而孩子们则是睁着大眼看着图,竖着耳朵听我们读。
所以,孩子们总能比我们先感受到阅读图的快乐。当《巫婆的孩子》摆在我的面前时,我还没有打开书,小人儿已经嚷嚷起来了:好大的风啊,树近糕都弯成那样了。
是啊,开篇第一句说的就是“在一个刮着大风的日子”,所以,画面上能动的一切——树,不仅是树叶,还有树干,孩子们的头发,都酷酷地随风源减飞舞着。儿子接着说:“风从右边吹来的。”儿童读图与他们自身的成长程度相关,不同年龄的孩童看到的形象各有不同,他们用他们的眼睛在给世界造型。
《巫婆的孩子》的画风特别适合四岁多到七八岁的孩子看,在他们的眼睛里,人都是大大的脑袋,方形或者圆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四肢,这些也往往反映到孩子们的画里。在这本书中孩子们总能找到其中熟悉的造型,比如,我儿子对“青蛙王子”的帆船很有好感,因为“这个船跟我画的一模一样”。
巫婆家的三个孩子的造型很是拉风,称得上我儿子说的“酷”,实际上都是大大圆圆的脑壳、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连嘴边的黑痣都是一个样子,只是有了发型、服装、鞋帽等变化,才有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造型的不同,在孩子们的眼里就是大大的不同,他们有这个好眼力。
书中的配角里当然是叽叽咕咕的鸽子们最有们导行型,用我儿子的话说“那是一群肥鸽子”,圆嘟嘟的,很讨喜的样子。在书中,作者特别设计了鸽子反复叽叽咕咕地旁白,这个设计非常大气。在很多经典的读物、动画片里都有这样的群体设计,有着丰富阅读体验的孩子们已经非常熟悉和了解这样一个“旁观者清”的设计了。
既然这是关于巫婆家孩子的书,免不了会有与巫术相关的元素出现,这些元素倒是遵循了约定俗成的范儿——尖尖的皮鞋,神秘的蝙蝠,十三只圆圆的鸽子,五只飘逸的松鼠,少不了的城堡、公主和王子。当然这里的城堡、王子和公主比较“山寨”,只是故事中二姐“见证奇迹的一刻”变幻而来。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冰淇淋这个道具,这是多少孩子的最爱啊,太符合孩子们的心意了,换成爆米花都不成。大哥、二姐一手一只冰淇淋,三妹甚至一张嘴咬住三个。
除了这些拉风的道具,还有七个跟班小动物的造型也很有趣,他们在这个幽默的故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孩子们的眼神有了逡巡和回味。
除了角色造型,画面的结构造型也错落有致,疏密有度。在图画书里,跨页的设计是最拉风的,而书中把最精彩的两个跨页给了最拉风的三妹和最后出头的巫婆——那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必须,总得有人来解决“麻烦”吧,总得让三妹出人意料的小小魔法有个最神奇的亮相吧,必须的。
老二的纷繁魔法--看来也是读书长大的小魔女哈
于是乎,三妹张大的嘴巴显得那么的重要,绘者用了整整一个页面的大小来呈现她的深喉亮嗓——请注意,那一圈儿一圈儿的可不是简单的同心圆!和这么阔气的画面呈现相反,有些是一页两栏,正好完成青蛙一来一往的动作;有些是一页三变,快速地把各配角安排完毕。这些变化,作用相当大,调节着大人讲读的节奏,安排着孩子眼神的着力点。都说图画有“味儿”,在说故事的图画书里,有“节奏感”是不是更精彩的赞语呢?
跟孩子们讲幽默是很危险的事儿,这部作品能获得“罗尔德·达尔趣味童书奖”,绝非风格和罗尔德·达尔的御用插画家昆丁·布莱克的画风很像的缘故,绝对是出色的造型能力,贴近了孩童的心灵,吸引了孩童的眼睛。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