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推荐
相关专栏
绘本阅读
从说故事到唱故事,再到说唱故事

小兜在听我讲故事的时候,如果认为我念得过于平淡,就会用小胳膊肘捅捅我:“妈妈,要讲得搞笑一点!”至于在遵守有字读字的原则之下怎么样讲才比较搞笑,那可是个考验智商的事。

举个最键悟半简单的例子,绘本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对话,如果用同样的音质和声调来读老爷爷说的话和小娃娃说的话,那显然会过于平淡无趣。对于不同性别、年龄甚至不同动物声音的模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绘本讲述水准的高下。

一个最生动的案例来自我的英国朋友。她先生给孩子念英文版的《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的时候,意大利那段用意大利口音读,到了法国用法国口音,英国则是字正腔圆的伦敦腔,在斯里兰卡就用印度英语了……两个小男孩听得哈哈大笑乐不可支。当然,要能讲到这个水平,需要相当的功力。

对于特定的绘本,掌握相应的节奏和韵律便能明显增强趣味性。比如像《有个老婆婆吞了一只苍蝇》这样的绘本,特别适合用RAP的方式来读,那样无论是念起来还是听起来都很有趣,同时也是对欣赏韵律和节奏的最好教育。我跟小兜每次看这本书,都会一起摇头晃欺挡脑乐呵呵地用这个节奏来读:

“从前有位老婆婆/她吞下了一只苍蝇/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会吞下/那苍蝇/这可能会/要了她的命

从前有位老婆婆/她吞下了一只蜘蛛/蜘蛛在她的肚子里/扭呀扭/爬呀爬/挠呀挠

她吞下蜘蛛去逮苍蝇/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会吞下/那苍蝇/这可能会/要了她的命 

从前有位老婆婆/她吞下了一只鸟儿/真可真可笑/她会吞下/那只鸟儿

她吞下鸟儿去捉蜘蛛/她吞下蜘蛛去逮苍蝇/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会吞下/那苍蝇/这可能会/要了她的命……”

光这么看文本恐怕是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得像个孩子一样按这个节奏摇头晃脑地大声读一遍才能体会到它的韵律之美,然后换别的断句方式和节律去读,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不同。

该唱就唱,也是绘本阅读中一条非常实用的原则。凡是绘本中提到某某唱的,不管这个某某是老人、孩子还是动物,我都会把相应的那一段唱出了而不是读出来。至于究竟怎么唱那倒是无所谓的。

让适当的人讲适当的故事也是挺重要的一环。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这本被某些人认为“有点肉麻”的绘本,恰好弥补了本国男人不善用语言表达爱意的不足。而另一本同样以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对话为主线的绘本《逃家小兔》,我认为更适合妈妈给娃讲,而不是爸爸——无它,就是因为这书的语言实在是太嗲了。

注重绘本的季节性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雪的时候给娃讲《雪花人》或者《松鼠先生和第一场雪》,比起在三伏天讲更能让孩子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在2013年元旦那天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这一年的每锅团一个节日,都给小兜讲跟该节日有关的一本绘本。因为是临时冒出的这个主意,一时间不能确定家里是否恰好有跟元旦主题相符的绘本,在小兜的书柜前琢磨了半天,找到日本绘本大师岩村和朗的《14只老鼠捣年糕》。这个就很合适嘛,而且还有国际视角——日本的习俗就是元旦早上要喝年糕汤。

另外,我也经常仔细观察那些受过培训的故事义工是怎么讲绘本的。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他们为了达到生动有趣的效果,不但嘴里讲,双手还配合着做各种动作。例如讲到搭房子的情节,讲故事的人就会模拟用一块块的砖头砌墙的动作,而且鼓励孩子们也跟着一起做这个动作。可见,比划和声调一样,都是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义工们更注重互动以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讲绘本的间隙,会根据适当的时机提出相关问题让小朋友们回答。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3044 宝4岁8个月23天
返回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