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兔子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一出图书馆的大门,它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边走边看……兔子借的这本红色封面的书——《大野狼》,与我们手中拿到的这本实体书正是一模一样的!
2005年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大奖的《大野狼》,是一本描写狼之特性的科普读物,但它最吸引人的是“书中之书”的巧妙设计。
图画表现的情节
兔子一翻开那本《大野狼》键悟半,就深深被吸引了,头埋在书里,眼神一刻也没离开书里的内容,书中从狼群居的习性写到狼生活的欺挡环境,兔子越看越害怕,似乎感觉到狼在书后窥视它,利爪、毛尾、尖牙……兔子恍惚之中已觉在狼爪之下,狼的气息越来越逼近。随着书中对狼的描写越来越细致,回家路上的兔子感觉自己像在狼背上行走。慢慢地,那狼似乎跃然纸外,恐惧之心攫住了胆小的兔子,终于到了风声“狼啸”、草木皆“狼”的心理幻想境界,直到兔子看到狼不但喜食麋鹿、公牛等动物,而且最可怕的是狼还爱吃田鼠等各种小动物,竟然也写到“兔子”两字!兔子的精神真是高度紧张,惊怕至极,感觉简直是已到狼的眼下嘴头!
到底书中的兔子怎么样了?难道真被狼吃掉了?吓晕了?吓疯了?吓死了?除了破损的书皮之外作者没多做解释。这只兔子的心理变化和故事的发展,作者只字未提,全是用图画来表达的,可见图画的表现力有多么强。
手法与细节的暗示
接下来,温情的作者给神经过于敏感的读者安排了另外一种结局:那是一只素食狼,而且是能和兔子分享果酱三明治并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狼!文字是这么写的,可智慧的作者在这页中使用的创作表现手法是“拼贴”的,拼贴意味着不真实,那乱七八糟撕碎的兔子和狼的形象被拼贴在一起,是要告诉我们:兔子和狼生活在一起?那是不可能的!
幽默的作者紧接着又做了一个绝妙的设计:最后一页,在兔子的众多邮件中,有一封装着图书馆罚单的催书信,给了读者更多的遐想:并不是所有的兔子都被书中之狼吓倒,罚单上写的明白:这是一本很受欢迎的书,很多兔子等着看呢!而且,我们也可在兔子借的书封面上的污迹看出,这是被借过多次的旧书,对于兔子来说,知狼,才能躲过狼的猎杀嘛!真正使兔子恐惧、害怕、狂暴的并不是手中的书,而是书中之狼引发了兔子对狼的恐惧心理,这心理就是更加可怕的“恐惧之狼”。直到锅团全书结束,才能理解作者给这本书命名为《大野狼》的内涵,真是此“狼”非彼“狼”啊!在现代社会,有多少人存在臆想症或心理恐慌症?就如看鬼片夜不能寐的人,就如一有流行病就觉得自己也病入膏肓的人,疑神疑鬼会使人的情绪难以控制,所以说,自我暗示和幻觉会使人失去理智或出现抓狂的念头。这真是给现代儿童,不,是给现代人的一本心理提示书,提醒我们从臆想中走出来,做一个没有“心理之狼”的健康人。
设计的智慧
曾两度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大奖的作者埃米莉非常重视设计的视觉冲击力,从文字的编排、色彩的选择、形象的大小安排等等,让这本狼和兔子为主人公的书通篇透出一股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的意味。
作者主要采用素描的表现手法,但给兔子赋予色彩,形成黑白与彩色的对比,一下子就把幻想和现实、书里和书外拉开了距离。书中兔子借阅的那本《大野狼》的封面、环衬和这本书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就像所有图书馆能够借阅到的书一样,贴着借书卡和还书日期单,更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在兔子看书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有兔子手持书本的形象,但当兔子的恐惧达到顶峰时,作者却抛开兔子和狼的形象,完全用平面创意的手法表现故事戏剧性的结局:被破坏得一塌糊涂的书的封底占据了整个跨页的四分之三,“兔子”字样却只是一角的小小一块。
作者用扫描实物的创作手法营造出神秘、夸张、真实的心理感觉,这一切是那么真切地表现了恐惧的心理在幻想中膨胀,完全压倒了可怜的兔子。接下来的画面中,有一片苍白、拼贴形象的安排,还有几近乱真的信封设计。
这本集绘画、拼贴、实物扫描等多种创作手法和电脑制作相结合的作品,把绘画表现和设计智慧非常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也透出作者绘画能力和平面设计的功底,真是匠心独运、良苦用心,表现出了书中之书的深意。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