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推荐
相关专栏
医生解读
导致小儿便血的病因有哪些?怎么治疗?

肛门排出的大便中带血,不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是鲜红的、暗红的还是柏油样的,都称为便血。

一、导致小儿便血的病因

1.下消化道疾病

(1)肛管疾病:肛裂和痔疮。

(2)直肠疾病:肛门、直肠损伤,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

(3)结肠和小肠疾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局限性肠炎,肠套叠,肠结核,肠伤寒,回肠远端憩室炎,黑色素斑-胃肠息肉病,肠重复畸形,小肠血管瘤,小肠肿瘤,肠系膜动脉栓塞等。

2.上消化道疾病

食管、胃和十二指肠、胆道疾病等。

3.全身性及中毒性疾病

(1)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新生儿出血症,严重感染及DIC等。

(2)急性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副伤寒和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败血症等。

(3)中毒或药物毒性作用:脓毒症,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药物毒性作用,化学性毒物中毒等。

(4)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二、小儿便血有哪些表现

遇到小儿便血,应详细询问病史病史和全面体格体检,注意以下几点:

1.在确定为便血前,应仔细检查是否为口腔、鼻咽、支气管及肺等部位的出血被吞咽后所引起的黑便,以及排除某些药物、食物所致的血样或黑色大便。

2.根据小儿的年龄:新生儿便血大多由于咽下母亲产道或乳头破裂的血或患有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消化道畸形等。婴儿和幼儿便血多见于肠套叠、美克尔憩室、肠息肉、脱肛、肛裂等。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便血要考虑食管静脉曲张、溃疡病、肠息肉、肛裂、过敏性紫癜等。

3.便血量及颜色:少铜以肆量便血且呈鲜红色,鲜血附在大便的表面,多是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疾病出血,如果解大便时小儿无哭吵要考虑直肠息肉,如果小儿哭吵厉害要考虑肛裂,也见于肠套叠等。大量便血,呈暗红或黑色,多为上消化道或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伤寒等出血。果酱样便是血和黏液混合似黏冻样的大便,如小儿年龄在6~18个月,同时伴有阵发性哭吵,要考虑肠套叠。豆汤样便:大便呈血水样,腥臭,在考虑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小儿往往有腹痛、腹胀明显。

4.便血与排便的关系:血在大便后滴下,与大便不相混杂多见于内痔、肛裂,也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等。大便呈脓血样或血便带脓样黏液,应注意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慢性结肠炎等。

5.其他伴随症状:便血伴剧烈腹痛甚至休克者,应注意旧呈肠系膜血管阻塞、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便血伴腹部包块应注意肠套叠、肿瘤等;便血伴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急性严重感染、维生素C缺乏症等;便血伴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多系急性感染。原因未明的便血必须进行肛门检查和直肠指检,有助于发现肛裂、直肠息肉、痔、肠套叠及癌肿。

三、小儿便血的治疗

1.病因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多能治愈便血。如新生儿出血症,一般仅用维生素K1治疗既有显著疗效。肠道感染性疾病使用有效药物后便血常迅速消失。全身感染性疾病所致便血,应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治疗。

2.对症治疗

(1)一般处理:活动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使用镇静剂。严密观察和记录患儿的神志、脉搏、血压和尿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血引起窒息。

(2)输血:对出血量大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无条件立即输血者,可先输入右旋糖酐、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

(3)止血:根据出血性质不同选择止血剂,如安络血、酚磺乙胺、6-氨基乙酸、对羧基苄胺等。对上消化道出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对局部黏膜血管有收缩作用。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对胃、十二指肠急性黏膜病变及溃疡出血有良好止血效果。

3.外科治疗

直肠息肉大多可在结肠镜检下行息肉切除。结肠和小肠多发性息肉,长期大量便血时,可剖腹探查,切除息肉较集中的肠段,以止血和防止恶变。肠套叠如空气或钡灌肠不能复位或时间超过48小时应手术治疗。回肠远端憩室和肠重复畸形伴出血可行局部肠切除。

=====================

霍开明个人简介: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趋碗,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新生儿疾病、小儿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儿科疑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

以上内容由国家卫计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

6224 宝1岁2个月26天
返回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