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说,要让孩子去选书。重要看多大年龄,我觉得学前的孩子,或者是还没有真正独立阅读的孩子,最好还是由我们大人来帮助选书。因此,我们自己要多元化,要丰富化,要多看多学多思。
有的绘本孩子喜欢但父母不喜欢,我的原则是“要引导、不要强制”。在具体谈论绘本之前,需要先阐释一下小兜在家庭中的投票权以及她对若干个人事务的决定权——根据“绘本观就是育娃观”的道理,只有理解了“保障娃的自主权”这一点,才能真正尊重娃在挑选绘本上的投票权。
我们家是那种相对来说比较民主的家庭。例如我和小兜一起去给家里买花,会事先约好要挑我们俩都喜欢的。小兜在去买花的路上还经常一边走一边强调:“如果只是我喜欢,你不喜欢,不能买;如果只是你喜欢,我不喜欢,也不能买。要买我们俩都喜欢的!”因为花是摆在家里的,如果其中一个人非常不喜欢某一种花,她每天看着一定会相当别扭。
如果是购买小兜的个人物品,通常我也会让她拥有最终决策权。例如小兜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她去买鞋,那是在香港最大的shopping mall,那么多美丽的童鞋,连我看了都爱不释手。可是我建议小兜买的那几款,她坚决不接受。
想想也是,按照我替娃设计的“小小亦舒女郎风范”,挑的都是风格中性、式样简约、材质软熟、做工精良的那一类。但小兜一直摇头:“我不喜欢这些黑的、咖啡的什么的,我要买彩色的!”然后她对一款台湾产的鞋子一见钟情。从材质和舒适性的角度来看,那实在不是一双好鞋,小兜挑选它的原因,除了她喜欢粉红色之外,更重要的是一走起路来,鞋面中央的那两个心形就会闪闪发亮。
坦白说,这双鞋子的俗艳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忍受的程度,想到娃以后每天穿着它在我面前晃悠,我的脑袋就欺挡嗡嗡作响。这要是别人送的也就罢了,我还得为这样的一双鞋付钱。
但娃很坚定,一副“任凭弱水锅团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架势。于是根据民主的原则,我只能屈服了,她的人生她做主。小兜高兴坏了,当场就要求穿着这双鞋回酒店。我付钱的时候,她就在附近疯跑,一边跑一边低头看闪闪发光的效果。
后来我跟兜爹说起这件事,兜爹说当然应该尊重小兜自己的选键悟半择。小兜听了更加得意,大喊:“我就喜欢闪闪发亮的!”。然后她居然把那双穿过的鞋从地上拿起来亲了一口,接着又用亲过鞋子的嘴亲兜爹的脸。
如果小兜特别想买一本绘本,而偏巧我又非常不喜欢那本书,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例如她曾经非常想买一本《巴拉拉小魔仙》,我本来是非常反对买这样乱七八糟的书的,在我看来这比买那双鞋子更不能接受,我差点就要放弃民主的原则强硬拒绝了。
可是突然想起了朋友说的一个典故:她在家里从来不让孩子吃垃圾食品,后来娃上了幼儿园,有的时候午餐里有类似双汇火腿肠这样的食物,很多小朋友都不吃,只有她家的娃拼命吃——一种欲望如果被压抑过度,它一有机会就可能引起强烈反弹。所以我的朋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娃如果跟你在一起永远只能吃有机大餐,那么她最渴望的很可能是麦当劳。
于是我决定,那些小兜想买但我非常不喜欢的绘本,我可以给她买,但有两个原则必须遵守:一,每个系列最多只能买一本;二,我只负责给她买,但拒绝给她讲,她如果想看的话只能自己读。这也符合此前提过的民主原则:如果是需要我给她讲的绘本,只能买我和她都喜欢的;至于她喜欢我很不喜欢的绘本,那属于她的个人物品的范畴,她可以选择购买,但我没有义务念给她听。
小兜接受了我的逻辑,完全没有要求我给她念那本书,一次也没有。她只是自己一个人很高兴地捧着看,而且反反复复地看了很多遍,反正大部分的字她都认识。
有意思的是,买完这本《巴拉拉小魔仙》没多久,有一天我看到小兜在小区的花园里和另外两个同龄女孩在做角色扮演的游戏。她们三个人分别扮演美雪、美琪和小蓝,然后一起在园子里狂奔,动不动就说“正面能量”什么的。过了一会儿,小兜突然停下来坐在地上,非常忧郁地跟另外两个女孩说:“我的能量消失了。”
即便我对《巴拉拉小魔仙》再不熟悉,也知道她们模仿的是那本书里的场景。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给她买了一本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因为无论我是如何地不喜欢这套书,也不能改变它已经成为零零后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小兜完全没有看过这本书,在这样的场合她甚至没有足够的知识背景跟她的小伙伴们交流。
还有,我也不愿意让小兜过早地接触《格林童话》,因为对它宣扬的价值观不能认同。例如在我的印象中很多故事简直都是在教育女孩子:她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嫁给王子,而不是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其次,我曾经看过日本女作家写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这本书从性和暴力的角度重新解读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的原型,其中包括乱伦、恋尸癖等等在内的分析确乎令人战栗。即便如此,如果有一天小兜要求看《格林童话》,我当然也不能阻止她了解这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我只是希望这一天晚点到来而已。
哎,鞋子、绘本也就算了。现在我不得不担心的是,如果她长大以后非要嫁给一个品味糟糕的男人,那我该如何跟他相处?结论是:那也得尊重她的决定,然后说清楚了,我尽量不跟他相处。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