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很多“头衔”中,我最乐意被人称为“故事爸爸”,貌似我掌握了一门独特的本领---擅长给孩子讲故事。这个能力的炼成与我是一儿一女的爸爸有关:因为有两个听众,讲故事的感觉更加良好;因为有两个孩子,讲故事的次数会多不少。不过,也幸好只有老大和老二,也造就了我这个超级奶爸,再来个小三绝对受不了!或许就逃避了,连故事爸爸都不称职了吧?
要是有十个孩子呢?
只会讲故事肯定不行,一定欺挡要炼成“超能奶爸”才行。那超能奶爸都有啥能耐呢?我们不妨看看《超能奶爸的星期天》和《超能奶爸去度假》这两本书中的榜样吧。
“每个星期天,他都要准备10个键悟半羊角面包、10杯热巧克力、10杯橙汁。为宝宝们穿上10条小内裤、10条小长裤、10件小T恤、20只小袜子、20只小鞋子。把他们抱上自行车……带他们去森林里散步。带他们在湖面上划船。爸爸把10个三明治和10个苹果分给宝宝们当午餐。”这些还不够,还要带着10个孩子“去博物馆参观。”然后就丢了一个孩子……
这些情景是不是参与育儿的爸爸们熟悉的呢?用点儿成语来形容,那真是,喂孩子的手忙脚乱,带孩子出门的焦头烂额,孩子要是看不见了的心急如焚,几日不见孩子的如隔三秋……不过,书中老爸的耐心是我特别要学习的。有人要问了,老外是这样么?这么比起来,中国的爸爸也太不进步了。这个问题,我倒是真得问过一位在中国有点儿名气的法国演员朱利安,他说,“法国爸爸确实愿意参与育儿,是从男人应尽的责任和妈妈共同分担。”
书中夸张的慢画手法和有趣的故事本身就足以让读了这书的孩子兴高采烈,也让读了这书的妈妈付之一笑:让我们家爸爸这么做,省省吧;更让读了这书的爸爸----哦,是爸爸在和孩子共读这本书吗?那你肯定是个超能爸爸的好苗子----从共读一本书、玩一个游戏开始,就能做个好爸爸,然后乐在其中,就能做个超能爸爸。不要担心书中没有出现妈妈的身影,我觉得那位也是个超能妈妈,敢于这么放手让爸爸独自一人挑战十个宝宝——中国式妈妈谁敢呢?
于是,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何中国家庭总是被说成“父爱缺失”呢?我不这样认为,我是觉得中国的爸爸用自己的“中国式父爱”参与到家庭教育中,否则也不会有“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只是到了当下,舆情把爸爸陪伴多少当成了父爱的重要指标,这个与传统父爱的表现有些差距。好在有研究表明,爸爸陪伴多的孩子智力超群,能力超强---吸引了不少的爸爸来培养家里的超能儿童了。其实简单地说,爸爸要是真得超能,肯定儿女也超能啊-----育儿最简单的就是言传锅团身教,儿女无非是在适当的时候把他们从我们这里吸收到的“演”出来而已。
所以啊,超能爸爸首先要是一个超能男人、超能丈夫。这一切都需要一颗超能的爱心。
在《超能爸爸的假期》中,仅仅睡了10天,超能爸爸就控制不住自己,十分想念十个孩子---等等,好像书上说爸爸一次就睡了十天,“可怜的爸爸多辛苦啊”都说女儿特别心疼老爸,别人家我不知道,我的女儿确实如此,她说着书里的,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还有十个亲亲!
看完两本书,你会不会觉得,爸爸的休假完全是个梦想,是他在博物馆盯着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的时候,遐想出来的---换是我的话,我是连一天都不愿意呆在外面,每天晚上都要跟我的孩子晚安亲亲,我才能安心睡觉。让这样一个有十个孩子牵挂的超能爸爸,哪里能有十天的假期让他优哉游哉地在大海上度假?
而正是这样的一次画前遐想,引出了第二本的故事,也给第一个故事提供了一个十个孩子“走失”的理由。不过,反过来说是不是也成立呢:度假回来后的某一天,超能爸爸带着十个孩子去看画展,居然看到了船,于是乎引发了他的幸福遐想……
当然,这两本书中都有不少作者设定的有趣好玩的细节,看到看不到不要当真,孩子眼里本来就没有这些既定的内容,让他们在反复的阅读中得到“咦,这里怎么这样!”的快乐吧。
随着社会的呼吁,比如我就曾经撰文呼唤“育爸年”的来临,影视节目也多有爸爸育儿的节目,描写爸爸带孩子的绘本也越来越多,可是这两本最为独特:整出了十个孩子要爸爸来带!我看,这就是一个幽默的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戏剧化的表现力。
其实,爸爸育儿确实很有戏剧性,你愿意试试吗?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