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推荐
相关专栏
绘本阅读
父母的认同与共享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各怀刀斧意,未见山花映水红。”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做陈道婆的人写了这么一首诗,他看见樵夫们每天到山上去打柴,为了得到更多的收入而筋疲力尽,一路上更是匆匆忙忙,却完全没有发现山路旁姹紫嫣红的花儿映在清浅的溪水中,那是多么美好的景色呀!

生命与生活应该是充满了意义和情趣的,曾几何时却变得一团忙乱与沉重的烦恼呢?成年以后,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童心的失落。而更遗憾的是,大人们对于这一种失落并不自觉,甚至因此无视孩子的感觉,这种情形对孩子来说,很可能是一种伤害或心灵成长的障碍。

真诚与发现

雪!

一片雪花。

两片雪花。

除了那一个小男孩儿,没有人认真地去理会下雪这件事情。

《下雪了》一书里的小男孩儿和他的狗,为那第一片雪花和城市的变化而欢呼雀跃。对孩子来说,任何事无论大小都是新鲜而有意义的,这是因为孩子的心中,没有主观预设的好坏与任何利益价值诉求。相对的,大部分成人的反应正如这本图画书里所描写的:留胡子的爷爷说:“只不过是一片雪花而已。”戴帽子的男士说:“没什么。”撑伞的女士说:“会融化的。”

对老爷爷、男士和女士来说,下雪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他们的反应相当冷漠。不过,雪花兀自飘落,不理老爷爷、男士和女士,兀自飘落、融化、飘落,也飘过小男孩儿真实坦诚的心田;小男孩儿一心关注着飘雪,他望着越飘越多的雪花欢呼:“下雪了!”当雪花落满屋顶缀满树梢,小男孩儿用似乎是发现者的口气轻呼:“是雪呀!”这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是个难忘的经验。对键悟半孩子来说,这样的经验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同与共享,就是最大的鼓励和温馨。

感动与认知

孩子有了发现,心中生起感动,这个时候如果能适当加以引导,无论对知识的探索与深入,或者文学、艺术想象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孩子们来说,也许“雪”并不是一项生活中易于观察到的现象,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无法说出“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形容与感触时,我们大人又何需担忧,急着想要他们了解呢?因为一旦有机会让他们接触到实景实物的时候,他们心中的印象自然会立刻鲜活起来,也许他们会开心地大喊:“是雪呀!”

《下雪了》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始,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也会有一些新奇的发现,试着体会他们的体会,感觉他们的感觉,陪同他们一起去观察身边的事情、关心生活,别急着告诉他们太多“大人”的常识,而是一起在无数的发现与探索中,体会生命与知识的真谛。

《鲸鱼》

相信眼明的人很容易看出,书中的女孩跟那个揭穿皇帝新装的孩子,有着一脉相承的血液。当大人们被这样那样的利害关系蒙蔽的时候,纯真的孩子却窥察到了事情的真相。五味太郎是一个擅长捕捉童真的作者,女孩和她身边的猫咪与大人之间的比例关系,就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他们是那些贪婪、表情呆滞的成年人的对立面。在这点上,五味太郎继承了日本漫画把力量赋予柔弱者的传统:甚至连告诉大家鲸鱼能吃的老头,也要相对微小。

而《鲸鱼》整体的画风则是抓住这种纯真的出色操作:以湖蓝色欺挡为主色调的底色给人纯净清爽的感觉;朴拙甚至夸张的线条和造型,更是童趣盎然;画幅镶嵌的方框,让全书简洁明快的特色非常突出;一些具体象征意象和表现手法的使用,比如书和书包的象征性,对候鸟声音由远及近的刻绘,都具有明晰直接的特点,等等。正是由这些具体琐碎的细节,渐渐累积起来了全书纯净亲切的主导风格。

当然要说到五味太郎的设计感。《鲸鱼》最大的设计在于:鲸鱼只是一个图案,而湖畔村的渔民却想当然地以为那是一具可供他们鱼肉的生命。这不但构成了故事的整体骨架,而且确定了由局部到全体的发展趋势。虽然在发现的过程中,那些单独的部件比如烟柱、湖中小岛和湖边的抽水站等等,显得繁杂,但是当谜底揭开,就会发锅团现,其实不过是个简单自然的认识过程。

五味太郎总是沉迷于他的设计感中。其实这种对设计感的沉迷,恰恰是《鲸鱼》纯真力量的一个实质来源。这让它摆脱了一般故事的训诫范畴,没有具体的最终意向,我们只是优游于故事的纯粹,并感动地参与其间。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2646 宝4岁5个月
返回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