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幼儿克服害羞心理
满意回答
1、孩子的焦虑心理比较严重,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对事恨金物过于敏感、心虚。 2、家庭管教过于严厉,幼儿没有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性格没有得到全面发展。 3、因为家长老师不注意教育方法,无意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导致幼儿更加胆小紧张。 要改变孩子这种性格缺陷,家长应密切和老师配合好,耐心地对孩子进行引导。首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适当,要与孩子的能力水平平衡,不要过于严格,如果过于严格孩子就会在小朋友面前不能很好的发挥老师教给他的任务。再者,家长要培养孩子充分的自信心,常带孩子到外面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改变幼儿内向的性格。因为内向的孩子大多都比较害羞,比较内向、沉默寡言并且意志不坚定。所以家长利用外出游玩的机会多带孩子见见世面。 老师和家长应选择一些简单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来会使他们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最后,老师和家长不能贸然批评孩子过失,要问清楚原因,千万不要用很尖刻的语言来伤害孩子自尊心。这样做,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胆小、孤独。 总而言之,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稚嫩的。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让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联手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我们一颗爱孩子的心来呵护引导他们,让他们身心健康的茁壮成长。 1、要保护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保护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是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家长平时不应该用各种恐怖手段吓唬儿童,也不要让儿童听过于恐怖的故事,看过于恐怖的电影,尽量避免让儿童的心灵经受过分强烈的刺激。 2、要让孩子唉寸告不否认恐惧,5一8岁的孩子特别会否认自己内心中确实存在的恐惧心理,常常说他们什么也不怕,针对这种特点,父母对孩子应该和蔼可亲的教育态度,十分委婉而平静地向孩子说明:“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小孩都会害怕的,我自己小时候也害怕过,只是以后才不怕的。”让孩子明白,任何时候,都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才会害怕,允许孩子将他的恐惧毫无顾忌地流露出来,并给予开导,使孩子懂得恐惧是会消失的。 3、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恐惧,孩子最怕的是鬼和怪物。如果你仅仅告诉孩子说,世界上没有鬼怪,那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对孩子来说,鬼怪都是实际存在的。恐惧的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实际上,孩子的许多恐惧是对父母的安慰和爱的无意识渴求。能够感受到安全和爱的孩子对事情就很少有害怕情绪,相反,孩子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4、给胆怯的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决不能给他们留下胆小害怕印象,家庭其他成员和大人们都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勇敢精神的坚强意志的环境。平时经常在孩子面前巧妙的赞扬现实生活或影视中那些具有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儿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也是十分重要的。 5、要能预感到并预先消除孩子潜在恐惧感。父母应当帮助孩子准备去对付可能会出现的新恐惧。比如有些孩子会对上幼儿园产生害怕心理,做父母的就应该先给孩子讲些关于幼儿园里的事情,带他参观幼儿园孩子们的活动,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让他对幼儿园发生兴趣,消除恐惧感。 6、要区分正常的害怕与情感的病态。这主要是看孩子害怕的内容是否与其年龄相称,害怕情绪是不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持续着,孩子是否变得越来越胆小,是否固定在几件事上,如害怕睡觉,不让父母离开自己。如果是这样,就有必要请医生帮助检查。 此外,有些孩子为了骗取父做裁母的爱和怜悯,或达到使父母留在身边,和父母睡在一起等目的,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并指出孩子的毛病,加以诱导,不受孩子摆布。 总之,在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过程中,家长要克服自己对孩子过度担忧,或关心不够等弊病,使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给予关心和引导,使孩子在克服重重恐惧心理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别人打断你的话时,要想办法继续把话说完。我们讲话时常会被打断,而害羞的人有时还会用动作来暗示别人打断他的话,就好像那正是他所期望的事。其实对方对你的话很感兴趣,所以下次不要把中断谈话当作逃出人群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