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突出如何按回去

匿名用户    2015-04-26 19:27    

为您推荐:

其他回答

对下列情况应视为手法复位的禁忌: A.嵌顿已超过12h者; B.试行手法复位治疗失败者; C.新生儿嵌顿疝,难于判断嵌顿时间者 D.局部或阴囊红、痛明显者; E.已出现便血等绞窄征象者,或全身情况差,出现严重脱水和酸中毒、腹膜炎体征者;F.嵌顿的疝内容物为实质性脏器,尤其女婴嵌顿疝内容物常为卵巢和输...卵管,复位困难且易致其损伤者。 须指出的是,嵌顿时间长短并非是否手法复位的决定性因素,应采取个体化原则,结合病史、局部和全身情况而定。若疝块张力不大,阴囊无水肿、发红,全身情况尚好,虽嵌顿时间已超过12h,仍可试行手法复位;新生儿嵌顿疝并非手法复位之禁忌,是否手法复位,亦应依据局部和全身情况而定。肖兰福等人报告40例新生儿嵌顿疝,其中非手术成功率27.5%。主张如无绞窄坏死征象,可在手术准备的同时,在基础麻醉下试行手法复位,若能成功可在复位后适当时机手术,以减少急症手术之诸多不利因素所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 ②操作步骤: A.手法复位前先给予适量的解痉及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鲁米那)和山莨菪碱(654-2)等; B.垫高病儿臀部并屈髋屈膝,使腹肌松弛; C.病儿安静或睡眠后,术者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在外环处轻柔按摩,以使局部水肿减轻、缓解痉挛和使腹壁肌肉松弛。然后将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外环口两侧以固定“疝蒂”,阻止复位时疝内容物被推挤到外环上方,并防止疝内容物在复位时因挤压滑入腹壁组织间隙形成腹壁间疝; D.右手五指握住并托起疝块,手指并拢紧压疝块底部,向外环和腹股沟管方向均匀持续地加压推挤。此时患儿多醒来并哭闹,在其哭闹腹内压增加时,右手应持续用力以保复位压力不减,在病儿换气、腹压降低的短暂时间内,适当增加推挤力,以促使疝内容物复位。在复位的瞬间,术者能清楚地感觉到疝块滑入腹腔而消失,有时可听到肠管回纳腹腔时的“咕噜”声。 复位后,疝块消失,腹股沟管及阴囊外形恢复正常,睾丸位置正常;病儿局部疼痛和腹痛消失,呕吐停止,腹胀减轻,排气或排便。而且由于复位前剧烈哭闹、体力消耗很大,复位后多数病儿非常疲惫,安静入睡。 估计无疝内容物绞窄坏死的病儿,如首次手法不成功,可在做急症手术准备的同时,让病儿安静睡眠、休息,在术前再试行手法复位一次,不少病儿可复位成功。由于疝内容物嵌顿后患儿哭闹剧烈,致使腹内处于持续高压状态,加之腹壁肌肉的反射性痉挛,疝内容物多难以自行还纳。但在镇静睡眠或麻醉后,随着哭闹停止、腹内压下降和腹壁肌肉松弛,有不少病儿自行还纳。 复位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一般情况良好,2~3天后局部组织水肿消退,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有 A.疝块消失,但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不见减轻,应及时行X线和B超检查,以明确有无疝内容物在复位时因挤压滑入腹膜与腹壁肌肉间组织隙形成腹壁间疝可能; B.出现发热、腹痛加重、腹膜刺激症状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或出现便血或出现气腹,表明已发生绞窄坏死的肠管被复位或并发肠管损伤和破裂,应急症剖腹手术。 ③注意事项:手法复位虽使多数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得到缓解,免于急症手术。但若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不严、手法不当将会带来严重后果。A.严格适应证和禁忌证,估计已发生肠绞窄坏死者禁用手法复位。B.切忌手法粗暴,以防暴力挤压导致肠管损伤或破裂形成弥漫性腹膜炎。C.防止手法不当导致假性复位或腹壁间疝。D.复位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及腹部的变化,如出现肠管破裂形成弥漫性腹膜炎、假性复位或腹壁间疝,以及强力挤压造成肠壁损伤、复位后因肠管胀气发生迟发性破裂应急症手术。

全部展开 收起
甘盼香_VFUT    2015-04-27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