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推荐
相关专栏
绘本阅读
和孩子一起品一品绘本童诗什么味儿?

诗歌和音乐、图画亲如手足,童诗绘本是最好的亲子读物。

记得台湾诗人詹冰说过,儿童诗必须是诗,儿童诗不但要音乐的、生活的、故事的,还要绘画的、幽默的、心理的、乡土的、社会的……,而且要被儿童们欣赏的诗。”这样多的要求,我们在亲子共读童诗绘本《蝴蝶·豌豆花》的时候,都感受到了。 

这本童诗绘本虽然只选择了20首,但时间跨度很大,从新诗发轫时期的胡适告急亲、叶圣陶、冰心,到新时期的金波、刘饶民等都有代表作入选,从中也可看出中国新诗的发展轨迹。诗作的题材有春雨、星、雪花、野菊花、纸船,也有花牛、狐狸,更有找梦、安慰等抽象的主题,各具风采,也都很短,少的只有三行,四五十个字而已。亲子共读诗歌绘本好在哪里呢?

诗是最精炼的文字,有了共读童诗绘本的经验,世界那个大图,生活这个小画菠套,都可以成为我们和孩子放飞的想象力。将阅读和体验结合起来,重新组织语言,再记录成文字,就成了孩子的诗。要我说,童诗绘本真的是天生的语言教材。

在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好像过多的言辞都是一种累赘,人们变得不会描写,不会抒情。而童诗可以写景,可以写人,可以写物,可以把吟诵的对象的样子、颜色,乃至脾性、心理状态,等等大同小异,雪爪鸿泥,加以呈现。当我们读出《瀑布》“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摊,又像阵阵的风吹进松林”,就能在眼前看到这瀑布,“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啊,一座珍珠的屏!”在《写给云》中,“变小,小得像快手帕,像朵洁白的小花;变大,大得无边无际,能盖住整个天下。”有时候只是一句,也会让孩子有了感性的认识,有了模仿的冲动,说不定我们的孩子很快就会说出“即使变成点战猪八戒,也没人笑话,即使变成小狗熊,也不担心挨骂”……

童诗绘本除了带领我们用诗的语言,客观描写自己看到的现象,还会在文字中注入自己主观的感受,有些还有领悟的道理,拓展孩子的生命体验。《野菊花》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在“它一定是舍不得离开大山妈妈……唉,我真后悔”这样的呢喃中,给读者们善意的提醒:童年美好的回忆都与母亲有关,“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更愿意飘落在妈妈的脸上,亲亲她,亲亲她,然后就快了地融化”(《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更寄托了浓郁得无法融化的思念:“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诧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纸船》    

有些诗歌看起来说一个意象,或喃喃细语,或叙述一个短短的故事,其内在却在跟孩子聊天,需要儿童的参与,需要大人和儿童的共同思考,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味中,发展儿童的智慧。很有趣的是,《疑问》《蝴蝶·豌豆花》和《小童话》完全可以当成一组诗去诵读,在《疑问》中,孩童提出了诸如“蝴蝶怎么会飞呢?……小鸟怎么会唱歌呢?……花儿怎么那么鲜艳可爱呢?”的问题,我看可以在另外两首中找到答案:“豌豆花问蝴蝶,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蝴蝶·豌豆花》),“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象花一样开放。有一群或多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小童话》)。

如此看来,童诗绘本是最好的语言教材,能够拓展孩子的生命体验,还能进行诗化的教育,我们又该如何亲子共读童诗绘本呢?

保持童诗的“原声态”,读出节奏来。

金波先生说过,“幼儿诗歌是一种听觉艺术,它虽然也和其他文字作品一样印在纸面上,但这些书的服务对象常常并非’读者’,而是’听众’,他们对于声音不仅敏感,而且要求悦耳,这就是诗的音乐性。”怎么办呢?童诗的节奏,就是童诗的音乐性。据另外一本童诗绘本的例子来说,我们在共读保冬妮的儿童诗歌绘本《风是什么味儿?》中的《在每一个黄昏》《爱你在每一天》《四月,琴声》《梦海》的时候,我们能听到童年的声音,也只是童年才能听到的声音。

我们读《请安静》和《收藏》,会让孩子在一句话的顿挫中,知道结构,知道节奏。不仅如此,是不是也让共读的我们油然而生,我也可以这样说和写啊  :“是冰花---绘出了春天”

挖掘童诗中的游戏天性,读出趣味来。

因为这些诗够短小,还能让我们体味到文字中的游戏性,这样趣味性就会超强。《水边的娃娃》就是一首诠释儿童游戏性的典型之作,“在青琉璃的池塘边,“哗啦哗啦”,游来游去的是谁呀?是金鱼。“扑通扑通”,跳来跳去的是谁呀?是青蛙。”我们一定要大声地、吵吵嚷嚷地一问一答,然后就会有“躲在小青蛙和小金鱼身后玩得高兴的娃娃啊”那样的会意大笑。在《透明的歌》中,夏天的歌居然是透明的?还有什么是看不见的呢?

选入《蝴蝶·豌豆花》中的圣野先生的《捉迷藏》更是一首游戏的诗歌,“小妹妹问风:藏好了没有,待了好一会,没有听到风说话儿”,《找梦》也是这样,“在枕头里吗?我看看----没有。在被窝里吗?我看看---没有”。我们可以东找西找,甚至可以顺着编下去:“在大衣口袋里吗?我看看----没有。在信箱里吗?我看看---没有……”这样轻松有趣的诗歌,三岁小儿能听不懂吗?

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尊重孩子的差异性,读出个性来。

诗人是按自己的审美和情趣,和她的内在小孩写出的这些文字,而我们的理解程度和生活经验阅历的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觉得要特别鼓励父母和孩子有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朗读方式。例如,我和儿女共读时,就会鼓励他俩自己读出自己的感觉,“强势”的女儿还会“纠正”哥哥的读法。我就借机“举办”家庭读诗比赛,我们四个人用自己的读法,去反映不同的理解和体会,也让孩子们体会到大人读诗时的复杂情感。

共读《蝴蝶·豌豆花》《风是什么味儿》这样的童诗绘本,绝不仅仅是母语的审美锻炼,更是能将丰富的感受注入孩子的内心,让我们在诗文的韵律和节奏中,缓缓体味童年的美。这种美,不仅仅是美,也是善的美,是真的美。

共读这样的童诗绘本,绝不仅仅是满足儿童的想象力,更能激发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游戏心,让他们有着探究的可能,有着快乐的感受。

共读这样的童诗绘本,小孩子能理解,大人能欣赏,要是能让孩子发出“我也能写”的自信,那会给我们一个额外的奖赏。

其它适合的童诗绘本:

《花朵开放的声音》,金波


《打开诗的翅膀》,台湾儿童诗人作品选

《豆瓣狗》,保冬妮

《夏天的水果梦》,谭旭东

《幽默童诗100首》,蒲华清

《路》,巩孺萍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1814 宝5岁9个月23天
返回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