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三岁的孩子都会菠套面临一个重大的、人生第一次分离焦虑,那就是要上幼儿园喽。
能让孩子开开心心去上学?——父母不焦虑,孩子才开心。是的,这个工作需要父母做,父母自身转变。
不过,孩子开开心心去上学,这是孩子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大人要解决的问题呢?这是孩子要努力去达成的目标,还是父母自己的转变才带来的孩子转变呢?
其实孩子们在有足够安全感的前提下,在好奇心的天性下,他们是愿意挑战新的环境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孩子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的关键时刻,自己先不要掉链子,过于放不开、舍不得,或者“夸大”了分离焦虑。
《妈妈,今天是我第一次上学》就给我们很多的启迪。
要说明的是,虽然说是第一次上学,其实是设立在小学的学前班,大致是5岁左右的孩子。为何推荐给三岁孩子的父母的,我觉得其中对于妈妈的刻画特别能引起我们思考。
故事从环衬开始啦。
跟很多家庭一样,这是好忙碌的一个早晨,不同的是这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做好了一切出门上学前的准备工作。
而妈妈呢?那个本应最忙碌的妈妈哪里去了?
她还赖在床上呢,而且妈妈看起来小小的,颜色也是蓝的。原来是妈妈在在担心小男孩去学校的各种问题——能不能吃饱饭?文具有没有带齐?迟到不迟到?迷路不迷路?跟大孩子一起上学行不行?一个熟悉的人都没有……
这就是作者作为东方人,作为妈妈的良苦用心,与生活中做了个“反切”,放大了并肯定小男孩的形象,缩小并否定妈妈的形象,表现了孩子的高兴、期待、自信和镇定,反衬出妈妈的担心、焦虑、紧张和害怕。我们的固定印象里,上学的孩子会有分离焦虑,而父母通常扮演的都是安慰和安抚的角色。
英国著名教育心理治疗师、儿童和家庭心理健康专家安吉拉•克利福德‐波斯顿在《如何读懂孩子的行为》一书中指出——“孩子刚开始上学,点战对父母来说往往会是一段困惑和焦虑的时期……在你的孩子开始上学后,你可能会对把他们交给一个不熟悉的成年人照料而焦虑,想知道老师是否理解你的孩子,能像你那样读懂他们发出的一些小信号吗?老师知道你的孩子是特别的,与所有其他孩子都不同,因为他是你的孩子吗?老师会好好呵护他,认真对待他的欢乐和苦恼吗?对于这些问题中的绝大多数,答案都是否定的。”
我能理解专家所告急亲说,我的两个孩子上幼儿园、上学、独自放学回家等等各种第一次,我都陷入到短暂的焦虑和担心中,或许我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这段时间并不长久,但这种感受还是很深刻,而且能够传递给孩子。
如何扭转呢?
自从孩子出生,父母的生活就围绕着孩子安排。现在,孩子去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们在心理上或者实际上都很有可能把一天的时间都用来等待——等待孩子放学安全地回家,想知道孩子在外是否跟在家一样的安全和温暖。
这是人之常情,但不要长久,迈出去的孩子正在走向他自己,正在和我们分离。而我们除了要继续做好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导师外,更得做回自己了。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