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雨点啪嗒啪嗒落下,小女孩欣喜又激动,穿上雨衣雨靴跑到雨里,大树、小花、小猫、鸭子;谁最喜欢雨,她在找;夏日的白天,小女孩一个人自由自在地到处游玩;傍晚,和家人一起在树林野餐;晚上,跑出家门看萤火虫;秋天,小女孩看到了秋天,并把秋天写成了书,写出了满满的记忆;冬天,小女孩被雪中脚印吸引,一路寻去一路发现各种小动物,温暖的红外套在白雪皑皑中跳动……
在我出没的亲子共读群里,有妈妈问起生命教育的绘本,有人推荐了很多,我发现这些绘本大都是死亡话题,于是我提醒大家,“死亡话题只是生命教育中的一部分。”很多爸爸妈妈觉得诧异,难度生命教育还有更多的内涵吗?我没有下多明确的定义,我请他们都看看这一套四本的“季节之歌”---这是更精彩的生命教育!
春天的雨,夏日的野餐,秋天的树叶,冬天的脚印……“季节之歌”的四本书描绘了典型的季节氛围,你会不会想,一年四季仅仅是季节的更替吗?不也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活的一种轮回吗?于是包括人的生活在内的整个大自然的轮回呢?
多年来,“一慢二看三玩”成了指导我践行家庭教育的理念,是不是适时提出“四什么”了呢?现在我想到的是“四野”,希望能更多地带领孩子在乡村田园中撒点儿野,接近和亲近大自然。“季节之歌”更让我坚定了这种理念,并鼓励我尽快去实施。
“季节之歌”中对于四季的描绘,动人之处在于画家将生活的感受与经验,透过画笔和文字,转化之后再传达出来。我们在亲子共读汇总所感受到的,不是对于四季环境的简单描述,而是随着孩子的脚印、目光,走入四季、活在四季的观察与感受。这样,亲子共读就变成了亲子共赏----从感受出发,以感受终结,每一个大人和孩子似乎都可以知道自己读出了什么,更能够帮助我们“回到现场”,尽管没有和故事中的小姑娘做着一模一样的事情,却一定发现书中有自己感受特别强烈的细节,并为此感动。
正像书中说的,“季节的变换,谁也不能改变”,季节变换还可以说是生命的延长和增长,“季节之歌”则是我们可以读出来的的生活态度。
在“季节之歌”中,充满着作者与我们的捉迷藏,我们可以书中发现暗藏的种种“秘密”,发现的过程会给共读的大人和孩子都带来惊喜和成就感,形成阅读的乐趣。而且这种乐趣还是一种认知和探究的菠套乐趣,每一本书中都有与季节密切相关的“小秘密”,比如夏天的各种花朵,秋天的各种树叶,整个系列都出现的那些跟小女孩也跟我们躲猫猫的各种小动物。“寻找和“发现”之间,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完成了四季的轮换,也通过一找再找,发现了四季的生命的变换,这是作家在图画之中埋藏的秘密,也是生命的秘密。解开这个秘密,我们对于生命的感受更加强告急亲烈,更加热爱四季里各种细微的生活。
如此,“季节之歌”的画面中就潜藏着在阅读中才能感受到的信息。有些是指示性的,可以明显看出来的,像是《谁喜欢雨》中依次出场的燕子、猫洞等无一不语文字“合奏”着;而《雪地里的脚印》中的小动物,却给我们制造迷思,更是一种合奏----给孩子们思考的乐趣。好像只有《秋天的图画书》中的动物老老实实地做着“模特”,最后成为小女孩图画书中的“主角”。
在“季节之歌”里,画面虽然是静止的,但里头的人物和动物却是活动的,随着小女孩在每一页的画面里都变化着位置,给我们以时间流逝的感觉,同时通过图画大小、角度的不同制造“瞬间定格”的时空关系,让真实的生活凝固成温馨的回忆,也塑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
大小读者们会一再重复且逐步深入于图画和文本之中,获得反复阅读的乐趣,吟唱着自己的季节之歌。
让孩子感知四季的好书还有一套洋溢着传统文化情怀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很值得推荐。24节气是中国人特有的“科学”,也是生活,经过千年传递,也是中国人的人文,当你在春分日仰望北斗七星、夏至日看到影长的变化,是否也和古人一样听懂了它们的诉说?无论是在城里还是在农村生活,我们都是自然的孩子,二十四节气,就是大自然母亲说给中国人的语言!
都说要接近大点战自然,除了花鸟虫鱼这些认知外,独有的中国传统智慧也应该运用当代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样式呈现给孩子。但是,唯一要说的是,不要强调农业---这本身就是阅读绘本的主要群体缺乏的部分,别说孩子了,成人也不甚了解,而我们主要的是在共读中,自己补课的同时,发现孩子感兴趣的地方,给予更多的支持---户外观察、诗词吟诵、动手实验……要是我们自己通过共读弥补了中国人对于24节气的四季之歌,并且给孩子埋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这份情怀才可以传递下去。
还有一套法国人编写绘制的《最美的四季科普》也很好看。
四季的变幻莫测如此浓缩在一本书里,它的内容立体、生动、全面。我们可以一览各种植物、动物的风采,那些美丽的画面总有一种让人忍不住触摸一下的冲动,有时会有风吹林间的错觉。大自然就是这样美好,所有的美好可以尽收眼底,带着孩子一起感受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细数大自然的枝繁叶茂、四季轮回。这套书一定是孩子百看不厌的最美绘本!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