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推荐
相关专栏
绘本阅读
亲子共读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招数

亲子共读就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招数,很多人会问我,亲子共读有没有什么技巧?我一般会说,点战没有,只要读就好。但是架不住热心粉丝的追问,我曾经从“亲子共读”这四个字思考,每个字都“提炼”了一些所谓的方法,不妨听我一一道来。

四字真经—亲

在亲子共读中,“亲子”应该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亲指的是我们,子是孩子。我们是长大了的孩子,是对自己孩子充满爱心的爸爸妈妈,是无所不知的全能人,是愿意花费心思和精力帮助孩子的人。子是我们最爱的宝贝,我们认识到要给他成长中的快乐,要培训他阅读的兴趣,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不需任何回报的----这是天然亲,自然亲。从这个角度我们把“亲”换一个词就是爱。

亲子阅读就要在“爱”的基础上实施的爱的行动,并且在共读中展示出“爱”。

第一招:排排坐

说是排排坐,并不一定非得并排坐----不同的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喜好,小时候当然更喜欢钻进父母的怀抱。也有喜欢钻进被窝,让爸爸妈妈坐在床头,也有非得让爸爸妈妈也钻进被窝的。有好一段时间,我女儿让我躺在床上---因为我腰椎病的缘故,她总是照顾我躺下来读书,脑袋靠着被子,而她就坐在我脑袋后面的被子上----居高临下地听我读。

孩子最喜欢听爸爸妈妈熟悉的声音,只要我们坐下来开始给孩子读书,就是最好的亲子互动。

第二招:立即响应。

不论在做什么,孩子提出读书讲故事的要求,请立即响应。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难。

我们在家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要处理,甚至还有工作上的事追到家里。有时特别想休息一下,看看手机、翻翻报纸、跟老友煲个电话,哪怕是做饭、做卫生、洗衣服这样的体力活都成了“休息”。想一想,我们做 上面这些事情的时候,孩子来了:妈妈妈妈,给我读这本书。

你会怎么办?

太好了,你放下手头的事儿,立即与孩子读书。

当然,锅里汤煮干啦、水龙头忘关了、门铃有人摁啦……这样的事不会扔下不管吧?“好啊,我把火关了就跟你一起读书……”这样的话跟 孩子说,同样算是立即响应。

立即响应会让孩子觉得你重视他的阅读这件事---不仅是重视阅读,是他的阅读。在帮孩子梳理阅读重要性菠套,培养阅读习惯的阶段,能做到立即响应非常重要。

参考读物:《妈妈给我讲一个故事吧》

第三招:不要应付。投入感情。

我们来看看一位应付的妈妈带来的恶果----书被烧出一个大洞!



《再来一次》

诚然,爸爸妈妈们在日常的工作后,辛苦滴回到家还要做很多家务活,要是没有认识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重要性的时候,往往会把亲子共读当成在众多的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基本生存需要之后,不仅是时间上的安排不够,态度上也无所谓,对于孩子的要求也能满足,但是就像是完成一个既定工作,要不草草完事,要不就出工不出力,用蔫巴巴的语言去读书。

长此以往,自己和孩子都对书,对阅读丧失了兴趣。

孩子的耳朵是敏锐的,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他们能听到我们的心,知道我们的不重视----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爸爸妈妈太累了。对孩子而言,那是爱的缺乏!也是安全感的不足。

第四招:自己先读。

构成家庭阅读环境有软环境和硬环境,其中最主要的“硬件”是要有书,最主要的“软件”是爸爸妈妈们要读书----我们沉浸于读书的状态会被孩子全然捕捉和接受,我们从阅读中获得的愉悦和满足,也就传递给了孩子们。无论我们是否真正是个“读书人”,过去确实没读过很多书,我们总读过自己的专业用书,年轻时总读过风华血月和悬疑刺告急亲激,武侠情爱,再读一读吧,除了可以“复习”外,还能给孩子最好的引导。

我们没有的无法“给”孩子,你让孩子读,你就得自己读。如果你希望孩子怎么样,你最起码也要做,而不是只希望你要读书,读书好,然后自己就玩去了,这肯定是不能成功的。

亲子共读四字真经—子

第五招:顺应孩子的兴趣。亲子共读中孩子是主角。

其实这个对我们做任何事都有效的方法,我们从事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培养孩子的一个兴趣,一定要让孩子先对它产生兴趣才可以,只要孩子对此有兴趣,我们想塞给他一些有用的东西,那肯定他容易接受,只要他接受了这些东西,有一定时间的积累就一定对他的成长有益处。即便我们特别想让孩子看有用的书,也要有趣引进门,然后再去拓展。

我举个适合三岁孩子的有趣的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说的是一个“探案”故事,案情是有一天小鼹鼠的脑袋上被人留下了一坨“嗯嗯”,这是谁干的呢?一个一个的询问,一个一个的否定,最后发现原来是你……这个故事情节简单,反复推进,又是三四岁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屎尿屁”话题,如果爸爸妈妈跟孩子读这本书,我看5分钟就读完了,但是无形中孩子心里就树立了这种“呦,读书这么好玩呀,爸爸读的那本嗯嗯的书可有趣了”,他一旦有这种想法的话,他会对阅读感兴趣,会对我们带着他共读产生持续的动力。

为什么是小鼹鼠?其实也是一个伏笔,你说呢?

第六招: 给孩子找一个伴读,让他们知道孩子们都要读书。

这个方法在我国可是历史悠久啊,文人啊书生啊身边有个书童,既可以照顾,也可以伴读。当然现在我们无法找一个“仆人”性质的伴读,找同龄的,大点的,小点的小伙伴都可以,让孩子之间对读书产生“你读我也读”,或者“他都读了,我也要读”的小小感受,有助于建立孩子的阅读兴趣。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2561 宝5岁7个月23天
返回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