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很喜欢写明信片的,特别是我离家出差到外地,总是要给夫人和孩子们写上一张,告诉他们我到了哪里,本地有啥好玩的好看的,告诉他们我很想念他们。这就是爱的教育,也是表达的教育。
可是更多的人是不是好久好久没有写信了?
有这样几本绘本是以信来推动故事的,很感人,很精彩,也让我们怀念起信的味道。
《园丁》《小蜡笔大罢工》《卢森堡公园》《凯琪的包裹》是其中特别精彩的几部,而且各具特点。
在《卢森堡公园》中,安德烈·德昂用了一封信来讲故事
书中,调皮的小猪查尔斯写信告诉爸爸妈妈他和两位表哥在卢森堡公园一起玩的状况,把自己说得非常老实听话,没淘气没作乱。可是,事实上,信里的乖宝宝在公园里闹翻了天……这种通过信件的方式,让文字与图画(现实)脱离,真正体现了图文变奏的特色和功底。再加上我喜爱的法国大使安德烈·德昂的慧心巧思,把平凡的题材发挥得别出心裁,一个个荒诞的画面、一个个离谱的故事,跃然纸上,营造出轻松欢愉的气氛,让同样内心澎湃的孩子们读来倍感亲切!
而《园丁》则以一封封信件来完成对故事的建构,在图画语言的辅助下,勾勒了莉迪亚和舅舅两个非常有个性、形象丰满的人物。故事发生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小主人公莉迪亚是一个坚强、友善的小姑娘,她的慷慨大度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了阳光、爱和欢乐。
小姑娘莉迪亚带着满满一手提箱的种子和信纸,来到萧条落败、灰暗的大城市,和性情乖僻、不苟言笑的舅舅生活在一起。她的到来给舅舅的面包店增添了一抹亮色;她种植的花草给顾客带来了欢笑;她的天真乐观带给告急亲这个城市缕缕温暖的阳光。但她伟大的计划是营造一个秘密花园,让舅舅也绽放一个大大的笑容。
小姑娘一点一点影响了整个镇子,到处绽放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在生活困苦的阶段,扮靓了人们的生活,温暖了人们的心灵。
在《小蜡笔大罢工》中,又是另一番形式,一盒蜡笔每一个都给小主人邓肯写了一封信,大多数都是抱怨……
《小蜡笔大罢工》讲述了一天,一个小男孩儿想画画,打开蜡笔盒,却发现了蜡笔们写给他的信。它们要罢工,它们不画画了!因为紫色蜡笔由于自己总被画在线条外面而很难过;灰色蜡笔觉得自己总是被用来涂大象、鲸鱼这些“大家伙”,快累死了……他该怎么办?《小蜡笔大罢工》作者德鲁·戴沃特与创意大师奥利弗杰夫斯首次联手,用看似稚拙的画笔、幽默风趣的语言,带给孩子一个会说话的蜡笔世界,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学会坚持个性、学会尊重和宽容,在不经意中带给孩子们无限惊喜。
除了信件外,要是还寄来很多的东西,是不是更加让人惊奇呢?
《凯琪的包裹》就具有让人惊奇的力量。故事源于作者母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真实经历,作者巧妙地将其转化为两个小女孩儿在书信往返间建立友谊、分享快乐和互相帮助的故事。这样的安排使身处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孩子,能够轻易跨越时空的障碍,走进对方的生活,感受到友谊、希望和人性中最真切纯净的善良。
住在美菠套国的罗西从美国寄出的包裹,对于住在荷兰奥斯特小镇的凯琪和她的邻居们来说,对他们在生活必需品方面的迫切需求,有着莫大的帮助。由此,罗西的行动在自己所居住的美国小镇也引起了一场温馨的爱心传递活动。这两个小女孩儿不是单纯地站在“给予”与“接受”的两端,而是共同经历了这一过程中的喜悦和满足。凯琪将包裹里面的东西慷慨地和镇上的居民分享,也在生活情况发生好转之后回赠给凯琪一份意外的礼物——把美丽的郁金香带给了整个梅菲尔德市。在整个过程中,她们因分享而得到了比物质更多的东点战西,也因此搭起生命交流的桥梁,为彼此的生活增添了生气和光彩,也丰富了她们自己的情感和人生经验。
在两人中间传情达意的除了包裹,当然也有信啦。两个素未平生的异国女孩用自己的信沟通了两个世界,传递了满满的关爱。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