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推荐
相关专栏
绘本阅读
从《菲菲小时候丢了》中发现寻找的乐趣

当我把“派老头和捣乱猫”系列中的一本《菲菲小时候丢了》买回来的时候,葫芦还不到3岁,他根本没有看它一眼,我以为文字多影响了孩近宝子对这本绘本的喜爱,没有料到几个月后葫芦对它很是喜爱。

最多的时候,我们和葫芦一起读过5次,一天之内。还不算他自己早中晚各翻阅一次。

《菲菲小时候丢了》和很多绘本不同,文字比较多,而且故事情节也是一波三折,听起来很有劲头的样子。派老头接受了邻居奶奶的写着“青豆”的礼物,却是一个咬了他一口的小猫咪—菲菲,老头子和菲菲混熟了,菲菲却找不到了,老头子失望至极的时候,又得到小动物们的帮助把菲菲给找回来了。

《菲菲小时候丢了》说的是丢失与寻找的故事,虽然说的是老人和小猫,实际上说的是成人和孩子的感情依恋。我们看这本书,不仅情感流入其中,同时还提供了非同一般的找寻的乐趣。

葫芦是个情感丰富的孩子,他很担慕灿抗心菲菲真得给丢了。我们读到派老头找不到菲菲时,葫芦都很焦急的样子,每次读都是一样。可能是这种担心的心情也是导致葫芦喜欢读这本书的原因吧,听起来费解,实际上孩子到了那个时候总有一个担心找不到爸爸妈妈的敏感期,他把这种担忧通过对菲菲的担心给表达出来了。 

《菲菲小时候丢了》的绘画风格是我比较喜欢的,经常在一幅画面里表现一个动态的主题,这本书里有4个地方运用了这个手法,分别是菲菲在派老头工作的时候欢快地“上串下跳”、派老头翻箱倒柜地寻找菲菲、菲菲“丢”的过程、找到菲菲后又兴高采烈的在院子里玩耍,这几个画面还被葫芦和我从阅读延伸到找寻游戏:一个是找找看在画面里哪里有菲菲(图5和图7),还有可以看看爷爷都到哪里找菲菲了(图6),菲菲又到哪里躲猫猫了(图11)。3岁多的孩子正好到了喜欢找东西、躲猫猫的敏感期,我们把读书读成了游戏,每次完成了游戏,我们都哈哈大笑。

笑完了,以为会轻松,然后,听到葫芦说,再看一次,边说变举起手指头!当场头大,喂,葫芦,我们都看了5遍啦,葫芦依然竖着一根小指头、再看一次吧,说话算数!

《菲菲小时候丢了》是画的很细致的绘本,特别的生活化,每一页都有很多的讯息在里面。比如图3和图8上就有不少厨房餐饮的因素,图5里的工作间里大量的工具,等等。在和葫芦亲子共读时,我们从不刻意跟葫芦解说书上的画面,让他自己去“发现”去,哪怕这些因素没入葫芦法眼也无所谓,我们认为:有些书不是当作任务一定要孩子去认知所有的信息点的,就是要他能够反复翻阅,常看常新。

第一个画面对有些孩子来说,需要一个稍微的说明,因为菲菲是“小时候”丢的,那是个过去式,书里也是用这样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开始倒叙的。

葫芦和我们一起发现的有趣的地方有:

1、帽子里的梯子(图8);

2、未吃完的冰欺凌(图8)后来被谁给喝啦(图12);

3、调料壶和小牛画变幻的角度(图8和图12);

4、小小咖啡杯给谁准备;(图8和图11)

5、面包板那么长怎么能收进去呢?(图8)

6、菲菲走丢的那幅(图7)中间的鸡蛋怎么能搁在板外呢?请注意,因为从2个链接条来看。简直就是平面错觉么!

7、到处都有布抓其他可爱的小动物:

8、画框里全是牛!第一幅里两挂图中四个牛;居然还有和牛祖宗!

9、最多的是可飞可跑可做椅子可躺桌子,有沙发坐,有台灯看报的鸡!派老头和安大妈一起喝咖啡的场面中,有两只母鸡的脚居然踏在安太太坐着的那把椅子的椅腿不可能的立面上!

10、趴在灯罩上看菲菲的小动物(图2),过一会又藏在帽子里;

11、舒适地躺在玻璃瓶中的小动物;

12、还有蜜蜂;

13、还有这里的小动物都看书哈

14、貌似能变成椰子树台灯的鸡蛋,长在树上的鸡蛋

15、套在床头的臭袜子、弯曲的锤子、被捆起来的烟管、雪橇板上的床头柜、变成隔板的树干。。。。

太多太多神奇的地方了,怎么不让人陡升找寻的乐趣?

作者简介:

斯文.诺德奎斯特,来自瑞典,学建筑专业。代表作《“哥德堡”号历险记》,还有派老头系列。曾获博洛尼亚童书展多媒体设计大奖。

可能是专业缘故吧,他的作品中特别注重细节,还经常“搞怪”,制造一些视觉错觉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5131 宝1岁10个月15天
返回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