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推荐
相关专栏
绘本阅读
中国元素在西方绘本中绽放异彩

绘本中引进版数量、种类多不是一天两天了,原因很多,我觉得有两条很重要,一个是引进出版简单方便,就是买版权、翻译好就得;二个是引进的可是全世界从文化先进国家到文化多元性的国家,前者像欧美的凯迪克图画书奖设立都有近80年了,数百部获奖作品,获奖作者的其他作品不收,即便是产量不多的众多国家最优秀的作品也洋洋大观。而原创就咱自己的这一批作者。所以,我们也不必非得分割清楚,更何况,儿童的世界都是真善美,都需要真善美,这是一致的。原创绘本的发展在中断后恢复的前提下,总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那一天。

不过,我们可以关注下绘本中的中国元素,看看中国文化在西方人的童书创作中有着什么样的味道。

纯粹的中国节的作品几乎没有,毕竟绘本不键悟半像只需一副图就可以印制发行的邮票锅团,现在每年农历新年发行邮票的国家近50个,但要想创作从春节到中秋节的绘本还是非常难,少有的几部还是在国外的华裔的创作,诸如在美国的杨志成,在法国的陈江洪。

在有限的我的观察中,我发现有两位作家很喜欢运用中国元素,较早在国内出版的是穆特的《石头汤》。这个故事在东方、西方都有同源的故事,在这书中,穆特讲故事做了大胆的改编,三个士兵变成三个和尚,因为化缘来到了一个人际关系闭塞的中国村庄。故事当然有其特定的意义,但是我对穆特的西方料理生硬地套在最讲究美食的中国料理上,略显得不厚道。把面条、饺子、胡萝卜、洋葱、蘑菇、豌豆荚、卷心菜、豆腐、云耳、绿豆、山药、芋头、冬瓜、玉米尖、百合、酱油全放进同一口锅里来煮汤,除了东北人的大锅炖外,好像还没有哪里中国人的舌尖品尝过这“美味”,或许当年被朱洪武赞不绝口的“珍珠白菜翡翠汤”有其精髓吧。

然后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尤利·舒利瓦茨的《黎明》,作者从东欧移民美国的波兰人,据说这一作品的灵感来自柳宗元的《渔翁》。舒利瓦茨运用西方常见的水彩,却借用了中国水墨画晕染的技法,所以这本书在整体设计欺挡、画风和意境上都颇有些东方韵味。

之后,我们又引进出版了穆特的《禅的故事》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1785 宝4岁9个月
返回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