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马上入小学了,今天抽出一本《上学啦》拉着我共读--我心里想,这丫头还会自我疗伤啊---前两天还老念叨着不上学,接着玩呢。
《上学啦》,小女生主角,用自我介绍和给玩具们介绍学校里的状况来缓解
记忆中又想起儿子刚开始大班生活时候,园门内外,哭声一片;回来路上,看爸爸妈妈跟抽泣的女儿讨价还价,那边厢,两老人一妈妈正在对付要挣脱而去的小男孩。
九月初的幼儿园和小学校,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貌似入园成了小盆友人生的第一道坎。
记忆中葫芦好像没有过多地被这个困扰,虽然他很不喜欢跟我们短暂地分离,虽然到现在他都很黏妈妈---一点儿不影响他后来可以参加足球集训与我们分离两个礼拜,相信孩子总是在成长。不过我们还是用了一些方法来减轻孩子入园焦虑。记得入园前做了很多的思想沟通和铺垫,加上小区里他玩得好的孩子都比他先入园,他们的“辛苦”没有被葫芦看到,他们在幼儿园里学和玩,以及可以跟好朋友一起上幼儿园,也会减轻了葫芦同残洞学的分离焦虑。
凯文·汉克斯擅长描写女孩的心理活动,借助生动图文,“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方法,利用主题绘本来引导。我们有三本绘本前前后后给他读了不少遍。其中一本是信谊绘本中的《我的名字叫克里桑丝美美菊花》,还有一本是《一口袋的吻》,第三本是《忘了说我爱你》。这三本里最喜欢的还是《克里桑丝美美菊花》,这个拗口的名字吸引了葫芦小盆友,今年初葫芦拿出来“复习”的时候,又感染了妹妹也喜欢上了。
《克里桑斯美美菊花》其实已经不仅仅是入学分离焦虑的舒缓了,更有自我认知、自我肯定的心理慰藉作用。人的名字是人的名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对自己的名字不认可、怀疑的时候,实际上是在用别人的观念来否定自己,甚至是否定赋予自己这个名字的长辈。
凯文·汉克斯(在启发绘本那里叫亨克斯)的小老鼠角色的基本绘本还都涉及到了成长有关的幼儿心理,启发绘本里的《阿文的小毯子》有人戏称为小小恋物癖的故事呢。实际上,很多小孩子在特定的阶段都会“移情”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件上,如果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心理发展,强行“纠正”,就会使孩子的敏感期得不到充分满足,会影响到成人后的心理健康。
亨克斯的另一本《我好担心》用了很多的篇幅来描绘了初入学的担心,但是还有小老鼠对所有新鲜事物的担心。我相信我的葫芦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所以他经常是慢慢地进入角色,适应环境。而我们,当然不能急躁,要纳新等着孩子慢慢长大吧。
《我好担心》类列出的担心的内容?你家孩子担心么?
看看开学第一天,小莉担心的事情好多吧
《一口袋的吻》中的迪比更多的是在妈妈的巧妙方法下,克服了分离焦虑,克服了初入陌生人群中的孤独感。妈妈的可以装在口袋里的吻,成了很多妈妈爸爸最辨眠径经济适用的哄孩子的利器。我和葫芦妈妈都用过呢。
给孩子《一口袋的吻》被很多妈妈借用过
《忘了说我爱你》已经不是入园入学的焦虑了,而是孩子入学分别时的一个固定情景,妈妈要对即将走进校门的宝宝说声“我爱你”,而某一天妈妈忘记说了,还有一个替代物--兔子也给忘了,让小熊比利伤心落泪呢。
在“我爱阅读”系列桥梁书的蓝色阅读系列中,有一本《装在口袋里的妈妈》也是描绘入园和入学的成长经历的。特别是前者的主人公王子“尼诺每当想到幼儿园都会因害怕而不由自主地发抖”,只好请教了巫师把皇后变小后装在自己的口袋里一起上学去。可是口袋里的妈妈却让他无法自由,最后还是把妈妈请走,而小王子也获得了心灵的成长。
很多人喜欢方素珍的《妈妈心妈妈树》
除了这几本,趁着活动还收了本启发绘本里的方素珍的《妈妈心妈妈树》,留着给妹妹看,克里桑丝美美菊花已经被她看的烂熟了,需要新的引导书哈。
《妈妈心妈妈树》针对的失去妈妈的情况的分离焦虑
除了这些我们有的和看过的,还有一些是描绘入园和入学的分离焦虑的,比如《汤姆上幼儿园》、《三只小猪上幼儿园》、《幼儿园里的男教师》
汤姆说他生病了不能上幼儿园了,呵呵,全世界的小朋友都会这一招吧。
回到女儿这里,我们已经学会了主题阅读,她很快又找出了上述几本中一些,拉着我一起共读,其实就我对女儿的了解,她在给自己信心吧。
其他的还有《小猫头鹰》《魔法亲亲典坊》《小阿力的大学校》《阿尔菲上学去》等书。我比较喜欢《阿尔菲上学去》,故事很有趣,有点儿曲折,但是结尾孩子们会很喜欢---有点儿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那种感觉---这么一说,你是不是大概明白情节了哈?
北欧的儿童文学作品质量很高
今天去了朝师附小给新生家长做讲座,看着家长们略显紧张的表情,忍不住地提醒,家长的放松和和谐,才会让孩子放松下来。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