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推荐
相关专栏
绘本阅读
绘本,让血缘亲情在爱意中传承

关于我们要引导孩子对爷爷,对外公有着更多的关爱,不仅仅是孝道的问题,更是爱的传承,爱本身。

啥也不说了,直接看绘本吧。

1、陪伴爷爷---《先键悟半左脚,再右脚》

爷爷陪伴着孙子成长,从学说话、走路—“先左脚,再右脚”,到给孙子讲故事,玩“大象”积木游戏,再到一起过了孙子最有意思的五周岁生日。然后是爷爷中风了,孙子和爷爷说话、玩“大象”积木、讲故事,扶着爷爷走路—“先左脚,再右脚”……

【亲子关系】爷爷参与养育孙辈在全球都是常见,有时候,好的爷孙关系会大大促进孩子的成长。在条件许可下,比如长辈的精力、能力许可,我们应鼓励老年人参与抚育孩子。

老人对孙辈们的抚育会让孩子更有爱心,更有家庭观念。

2、常去看爷爷----《我爱我的爷爷》

这是本名字朴实的绘本。虽是奥地利的作品,却很有中国味儿。前后两环衬,各有12幅画面,描绘爷爷奶奶的生活,但内容却是大有不同。前环衬有8幅是爷爷和奶奶在乡下相互扶持的幸福生活,后四幅是奶奶病了、去世了,爷爷进城了。后环衬是从城里儿子家回去后的爷爷振奋了精神,和前环衬一一对应——一个人做老夫妻当年一起干的活,最后四幅是收到城里来信,儿孙们来乡下看爷爷来了。

奶奶去世后,爷爷来到儿子家,爷爷的不同的生活习惯引起孙子的好奇,孙子女觉得爷爷有好些特别之处。可爷爷和大多数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来到第二代、第三代家庭的老人一样,有些那么的不自在,所以他要回去了。临别的时候不仅给孙子们玩具,还要硬塞给儿媳钱,往来推拖后爷爷把钱偷偷放在了厨房的抽屉里。

【亲子关系】爷爷来到儿孙家,修补了自己因老伴去世的寂寞和伤痛,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不愿意打扰子女,让他又回到了乡下自己熟悉的家园。其实作为子孙的我们多跑几趟就很好,只要老人的身体允许,完全可以让老人在原有环境下生活。它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会如何去尊重老人和生活。

3、支持爷爷爱的表达----《米爷爷学写字》

《米爷爷学识字》中,米爷爷“会修木头篱笆,也会做牛奶松饼,但是他不认识字。会把树做成桌子,也会用枫树汁制成糖浆,但是他不会拼音。他辨认得出动物的脚印,知道季节的变化征兆,但是他分不清字母,不认得字。”于是他去学识字……有一天,米爷爷从学校带了一本诗集回家,藏在枕头底下。等到晚上,他和米奶奶上床睡觉是,才把它拿出来,念描写玫瑰花柔嫩的花瓣和甜甜的香气的诗,接着又念了一首描写海浪的诗,最后他念了一首述说爱情的诗……复述这个故事就很美好,爱需要表达,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

这是老夫老妻的表达,我们还没有慢慢变老,那有没有值得我们现在学习的呢?

4、为爷爷点赞---《歌舞爷爷》

爷爷在孙辈们前重现年轻风采。老人,小人都需要陪伴,我们对下爱得够多,对长辈则陪得少,更少去欣赏老人们的曾经,而回顾过去分享过往是老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是不是多看看家里老人的"节目"呢?

亲子--爷爷为何费劲地给孩子们show歌舞,孩子们未必清晰,但是孩子们对与爷爷的歌舞的围观和喝彩,是对爷爷的认同,让读者想起自家的老人是否可以唱歌、跳舞、乐锅团器表演。。。等老人的兴趣爱好的展示。

关系--孩子对于老人的才艺的认可,会让祖孙更加亲密,也会弥补老人自感衰老的无助感,也会让孩子以老人为荣的荣誉感。

5、追寻祖辈的足迹---《外公的旅程》


《外公的旅程》是我经常给家长们用来讨论的一本书,故事说得是一个日本人移民到了美国,努力学习和工作。时间长了又因想念故乡而回到日本。但是他的孩子们也生活在国外,而外公最后留在日本养老,落叶归根……我总是提出 一个问题,请大家回去带着孩子一道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说说老人们的过往,哪怕你们欺挡听过或者知道,这是要我们的下一代知道老人们的“奋斗”,知道老人们当年的努力。

与此相应,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一个家族族谱。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1716 宝4岁11个月7天
返回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