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懒惰和不自律,不要再让手机背锅

楼主

一点心理学

宝宝15岁6个月15天 LV.20

父母玩手机,疏于看护,造成的儿童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人们开始警惕,认为都是手机惹的祸,大声呼吁:爸爸妈妈们放下手机,看好你的孩子吧!

但是,造成儿童安全问题的元凶是手机?或者是父母玩手机吗?

并不是啊。

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疏忽了对孩子的看护。

一个带孩子不专注的父母,即使没有手机,也有别的东西会分走他的注意力。

可能是看电视,可能是和其他人聊天,也可能是脑袋里在思考工作。

手机只是儿童看护问题的“背锅侠”。

有的父母,工作了一天,回家就只想躺着,安心玩会手机。

偏偏孩子在旁边闹,一会要吃冰激凌,一会要陪下楼玩,一会摔倒了哇哇大哭。

不堪其扰,父母掏出“杀手锏”——手机。

来来来,宝宝和爸爸妈妈各玩各的手机,你别闹就行。

这是完全不自律的父母,让手机陪孩子。

他们毫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对造成孩子不良影响。

我的朋友阿尼就是这样的一个手机迷父亲,孩子妈妈在外地工作,平时家里带孩子的是他和孩子奶奶。

他儿子还不会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手机了。

阿尼曾经在朋友圈晒过一张照片,儿子趴在他的肚子上,俩人一人一个手机,正玩得开心。

前些天,阿尼给我打电话,说儿子现在出现了很多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

孩子今年5岁了,幼儿园老师反映,他每次画画禁锅查课,画的几乎都和手机有关:

画花是手机屏幕上的,

画动物是从手机里跑出来的,

画人全是方头,因为孩子说,《我的世界》游戏里,人就是这样的。

我说还挺可爱啊,阿尼叹口气说,还有呢。

儿子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 一节课只有25分钟,他都不能坚持,他不断地找别的小朋友说话,说话的内容全是手机游戏。

孩子在幼儿园几乎不和小朋友一起玩,集体游戏的时候,他常常很烦躁不配合,有时候还无缘无故地退出,自己坐到一边谁也不搭理。

孩子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由于长期玩手机,头总不自觉地向前倾暖笼来接近屏幕,他脊椎有点侧弯的现象。

他身材比同龄孩子矮小,完全排斥各类体育运动,在家不给手机就哭闹,视力也越来越不好了,小小年纪已经戴上了矫正视力的眼镜。

这孩子的各种问题,应该与阿尼放任他玩手机是分不开的。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发育行为儿科学专家珍妮·拉德斯,曾对1000名3~10岁手机迷父母的孩子进行5年的跟踪调查,最后发现,这些手机迷父母的孩子们,性格普遍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经常烦躁,另一个是越来越冷漠。

阿尼的儿子,除了有这两个性格问题之外,还出现了身体方面的问题。

我建议他赶紧把陪孩子的地点,从室内换到户外来,从自己放下手机做起,和孩子一起打打球、跑跑步。

让孩子感受到,除了手机,还有其他更有趣的方式来度过空闲时间。

偷懒的父母,用手机陪孩子,殊不知,你偷的懒,伤害全在孩子身上。

我们总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给孩子的陪伴,是我们给他们最深的爱。

可是父母拿着手机,给孩子的陪伴,往往是低质量的,“注意力稀释”的。因为,我们时时刻刻在玩手机,并没有关注孩子。

情感心理学家道夫尔·杰妮提出“注意力稀释”的概念,指的是,“你虽然花时间在某个东西上,但你的注意力并不在其上。”

我们随处可见“注意力稀释”的父母:

他们他们一手牵孩子,一手拿手机。

一只眼睛盯着孩子,一只眼睛看着手机。

对孩子的问话,回答要么是简短的,要么就是“嗯”、“行”地敷衍过去。

他们看似在陪孩子,心却已经被手机里的八卦、工作之类的抓走。

他们看似陪伴孩子的时间很长,其实陪伴的助菜质量却很低。

他们是看起来自律的父母,一边玩手机,一边陪孩子。

他们知道孩子需要陪伴,却没有做走心的努力,依然是被自己的散漫和欲望控制的沉溺者。

孩子虽然小,却很敏感,他会认为,自己被忽视,在爸爸妈妈眼里,手机比自己重要。

有位杭州的小学老师,在朋友圈晒出了学生的一篇作文,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写的。

小女孩写道,“妈妈,手机不是您的女儿,我才是啊!”

她说妈妈一边玩手机,一边辅导她功课,她不懂的问题,经常让她去问智能音箱。

“我现在跟智能音箱讲的话都要比妈妈多了”,小女孩说。

这篇文章在朋友圈里热传,不少父母看到后直呼“脸红”、“惭愧”。

可见,一边玩手机,一边陪孩子的父母太多了。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主任凯瑟琳·麦卡特尼说,“不管从哪个标准来衡量,陪伴孩子的时间长短,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都不大,只有陪伴孩子的质量才是最紧要的。”

幼年时期,是一个人的心理、性格成型的关键时期,长期情感得不到有效回应的孩子,容易变得冷漠或者叛逆,父母千万不要疏忽了引导。

引导如果停留在言语的层面,就毫无意义,它需要亲情的陪伴,需要高品质亲子关系的建立。

父母们真心关心孩子的需求,给予高效的回应,才能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专注。

有责任感的父母,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

他们知道,孩子慢慢长大,会渐行渐远,会有自己的空间和生活,不再需要我们陪伴他们。

而那些和孩子在一起,最亲密的时光,一旦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有责任感的父母,用更多的时候,陪孩子疯玩,给孩子安慰,教孩子常识。

他们是自律的父母,放下手机陪孩子。

萱萱的妈妈是位全职主妇,带孩子之余做微商,算是“手机重度依赖者”。

但她有个原则:只有萱萱从幼儿园回来,她就一定放下手机,全身心陪伴孩子。

她在朋友圈里发声明:养孩子慢慢来,生意也慢慢做。每晚5点到9点,是亲子时光,如果消息回复得慢,还请大家谅解。

她没有像其他微商一样,时刻拿着手机,生怕错过了一个亿。

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她的生意,我们反而愿意介绍她给别的朋友,她的客户越来越多。

因为我们相信,一个用心对待孩子的母亲,也会认真对待买家。

看,这就是一个人,从用手机的自律,所体现出来的人品,进而带给她的收益。

第一层境界的父母,能拥有的更大收益是,父母越是自律,孩子就越优秀。

毕竟,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照出父母身上所有的闪光点和缺陷。

萱萱小小年纪,已经很独立和自律。

她每天自己收书包,选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有礼貌,懂分享。

当然萱萱不是手机的绝缘体,妈妈用手机给她拍照,也让她用手机给别人拍照,让她用手机玩简单的英语配音,萱萱在愉快的玩耍中,也学会了不少知识。

萱萱和妈妈一样可以自律地使用手机,每当妈妈提醒她,宝贝,今天的游戏时间还有五分钟哦。

萱萱愉快地回答好的,五分钟后,妈妈再次提醒的时候,她很轻松地放下手机。

美国著名作家、医学博士、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

富有爱心的父母,善于审视孩子的需求,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

孩子也当然会逐渐意识到:痛苦不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

——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父母就是孩子自律的起点。

而因为父母不自律,不愿意克服一点自己与手机隔离的痛苦,手机为父母的过错,背了太多锅。

明明是父母偷懒,不愿意花心思陪孩子,扔个手机给孩子,代替自己的陪伴。

到头来,却埋怨:都是手机惹的祸。

父母的自律,在一部手机前都如此脆弱不堪,还谈什么教育孩子坚韧的品质?

父母的陪伴的质量,轻轻松松就可以被一部手机稀释,还谈什么我们有多爱孩子?

如果父母不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今天甩锅给手机,明天可能就会甩锅给学校,给社会风气。

殊不知,自己的坏习惯,才是那个该遏制的源头。

—————————————————

收藏 返回
顶端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