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说,孩子获得幸福有两个条件:一呢,就是让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二呢,就是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
①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告叨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锈眠,需要父母抽出更多的时间,多陪一陪孩子,牵着这个小小的蜗牛去散步,认识这个世界,享受生活的美好。
当孩子哭了,父母会第一时间给予回应,他们内心就不再悲伤。当他们害怕某个东西,父母陪在身边,通过眼神、身体和话语等方式向孩子表达爱,这样就可以帮孩子建立起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幸福,获取幸福的能力。
1959年,美国发展心理学学家亨利·哈罗菠脂密做了一个恒河猴实验。
让出生一天的婴猴和母猴分离,在以后的日子让婴猴和两个母亲在一起:一个铁丝母亲,它的面前挂着奶瓶;一个是毛绒母亲。
他发现婴猴除了需要喝奶的时候,和铁丝母亲在一起,其它时间基本上都和毛绒母亲在一起。
由此得出结论:除了基本的饥饿和饥渴的生理需求,婴猴更多的情感需求是在柔软、有温度的母亲里得到满足的。
卢姆在《安全的感觉》一书中讲到:
“安全感是个人健康发展的自然基础,没有安全感,你必会有意无意的神经紧张,而你正在进行的行为会受到‘劫持’。缺乏安全感,人和谐成长就没有力量,由于陷入了无休止的紧张,由于你得保持进攻或防卫姿态,你渐渐已将精力耗光。”
②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4-6岁是孩子自信启蒙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父母一定多鼓励和表扬孩子。但是,切记敷衍式的表扬,如你真棒、好聪明、好厉害,而应是具体的内容,如你今天收拾了玩具,做得很好。
孩子做错事,家长批评也要只针对事,不对人。
马斯洛按照心理学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的发展非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里的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就来自于孩子完成一件事,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和表扬。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完成某件事的“成功”,绝对比满足物质欲望的幸福要多。
养出幸福感满满的孩子,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