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八卦  >  帖子详情

娱乐八卦

 发帖:44447352  用户:52494394

 [电影推荐]早熟、早恋、懵懂的青春期——两部电影青春期恋爱教育

楼主

陌上如花锦

2个宝宝 LV.24

剧情简介

青春期,这么懵懂而又无知的岁月,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么一段时间。在青春期的我们总是常常被一些事情所困扰,比如说恋爱、成长还有繁重的学习压力,在我们长大之后,再回想起这些“啥事儿”,似乎淡出还真是幼稚。而在我们中国,青春期早恋早已经成为家长、老师口中“不可跨越雷池”,之所以不可以青春期早恋,无非也是“思想不成熟”、“影响学习”等借口,可是青春期的萌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掩盖的事实,如何正确引导少年人们懂得恋爱,懂得爱情,才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电影《怦然心动》主要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主角的名字叫做布莱斯和朱莉,布莱斯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家庭条件优越,爸妈也是体面的人,生活在这样家庭的他,自然是彬彬有礼的小男生,当他搬到小镇的第一天,邻家女孩朱莉就对他一见钟情,并且小女孩也不掩饰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想法,对布莱斯表达了爱慕,但是布莱斯却始终在抗拒这份感情。

布莱斯一家嫌弃朱莉家的拮据,认为他们家高攀不上自己,嫌贫爱富,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存在,布莱斯一家甚至认为朱莉家脏乱的庭院使得整个小区都受到了羞辱,而布莱斯直接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也一直又着这种想法。

《怦然心动》

一直到布莱斯的外公的出现——

外公觉得朱莉在一定程度上很像自己的妻子,出于对故人的怀念,所以所以一直启发布莱斯,布莱斯患倘在外公的影响下抛弃了偏见,真正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朱莉的爱。与此同时,朱莉的父母一直支持着朱莉,让她用现实的思想去看待布莱斯,最终两人在一起了,两个家庭也消除了芥蒂。

谈到中美文化差异,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美国自由开放、个体独立性强、信仰宗教自由和注重个人空间等,而中国人隐私度低,金钱观念重、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习惯于控制孩子的交往和隐私......

文化是个大概念,它牵涉到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电影《早熟》和《怦然心动》中父母对待孩子早恋态度的不同来探讨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

《怦然心动》和《早熟》都是讲述的一段关于青春期的早恋的故事,只不过前者是以喜剧结尾,后者是以悲剧结尾,那么造成这两者差别的生沙缘由,实际上,父母的态度在其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怦然心动》中,女主角朱莉的父母其实早就知道她喜抓索愿欢男主角布莱斯,他们并没有反对其与布莱斯的交往,因为他们也知道布莱斯是个好男孩,因此他们对布莱斯一家十分热情善良,在得知自己女儿与布莱斯有矛盾不见布莱斯以后,她妈妈充分尊重朱莉的意见,并且允许布莱斯在自家院子挖洞种朱莉最喜欢的无花果树来修复两人的感情。

而国产电影《早熟》讲述了的是一个富家千金,喜欢上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男生,他们相恋并且偷食禁果然后怀孕,这是导致他们日后悲剧收尾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个影片中,女主的父亲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角色,哪怕女主钢琴弹错了一个音符,都会立马蹬鼻子上脸地怒斥女儿。女主因为惧怕父母于是大着肚子和男主离家出走,可悲的是女孩的父母找到女主,并且怒不可遏一心把男主以强暴未成年少女送进了监狱。

整部影片以男女主的爱情开始却引发了两个家庭的一场“战争”。在这两部电影中,都是以孩子的感情线为开始,却引发了不同的结局,这场连接父母与孩子的“鸿沟”的桥梁究竟在哪?

《早熟》

1、爱情的萌芽,并不一定是坏事,区别只在于正确的引导

我们看了《怦然心动》之后,会发现,从电影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女主朱莉都幻想着能得到男主克莱斯的初吻,她对他一见钟情——

而这一切看似大胆的一切,朱莉的妈妈所知道的,可她却没有阻止。在她第一次没得到克莱斯的吻的时候,小朱莉灰心丧气,而她妈妈告诉她,男孩子只是怯于表达爱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小朱莉的妈妈是在鼓励她大胆地去爱。

小朱莉的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实,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少女,除了会对异性产生爱恋之情之外,还会有另一种性格特征比较明显,那就是叛逆心理。

一方面是对异性的渴望,一方面是对父母,对家人的叛逆,如果在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朱莉妈妈再对朱莉的爱情强加干预,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早熟》中的情节,小女孩带着男朋友离家出走......

在《早熟》中,女主的父亲将其看作一个金丝鸟,在他们在家的时候女主是没有自己的“外出时间”。女主父母平时忙着赚钱,丝毫不给与孩子关心和爱护,在孩子出事后只会谩骂、责怪,完全不考虑事出之因是孩子缺少关爱,缺少与父母平等性的沟通。这是作为一个父母的失职。

他们仅仅把孩子看作孩子,习惯于父母的权威和压力。

小孩子之间其实没那么多想法,往往大人想得更加龌龊

在《早熟》中,当父亲发现女儿在生日宴会上与一些他们眼中所谓的“低层社会”的学生有交际。于是直接干涉女儿的交友并对她说:“那些男孩子就读那样的学校,有那样的家庭背景,一定好不到哪去”。

以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绩来判断一个人人品、值不值得交往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通病。他们认为一个孩子只要成绩好人品一定坏不到哪去,当我们在学校交了一个新朋友回家和父母分享时,大多数父母问的第一句话不是“他这个人性格怎么样”而是“他成绩好吗”。

如果我们回答不好,那父母多半是要反对我们和他往来。父母总是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谓的大道理来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

在《怦然心动》或是美国其他影片中,我们很少见到父母干涉孩子交友自由的案例。朱莉是一个在外人眼里性格古怪的女孩子,但是克莱斯父母并没有反对他们的往来,反而在克莱斯外公的眼里,这样性格古怪的女孩子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并且鼓励克莱斯多与朱莉往来。

再谈布莱斯的父亲斯蒂文。影片的开始,这个男人嫌弃的眼神,冰冷的对话和一脚踩在箱子上的皮鞋,就注定这是一个不讨喜的“坏”角色。

他嘲笑朱莉父亲的画,他说,看见他的画心烦;他在餐桌上,引导着全家人先是怀疑朱莉好心送来的鸡蛋是否有死去的小鸡,后是更加荒谬地怀疑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语言犀利;他不认识甚至没见过女儿的朋友,就用语言攻击他们,更是直呼朱莉的哥哥是付不起音乐钱的小痞子;他当着妻子的面调侃岳父和朱莉单纯的友情,发出一声声冷笑.......

很明显,不管是中国还是在美国,这种嫌贫爱富的“坏角色”哪里都存在。

正是在这样一位父亲的影响下,布莱斯从小懦弱怕事......

他讨厌朱莉时,却不能直接站在她的面前告诉她他的厌恶;

他喜欢朱莉时,他怕她察觉到自己的思念;

他在校车前频频回头,却不敢陪她爬上梧桐树;

他本应直接拒绝朱莉,却偷偷扔掉鸡蛋,让她陷入更伤心的境地;

他在图书馆明明生气的想打朋友一拳,最后却笑着附和说对。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外公,在这样一个物质的家庭中,布莱斯会成为一个怎样俗不可耐的人,而他出现了,台词不多,但的的确确彻底改变了布莱斯。

3、 独立

《怦然心动》中,朱莉想把她实验孵化出来的小鸡养在家里,母亲一开始不同意。后来在朱莉的保证下,母亲最终同意。

朱莉办证她一个人可以照顾好这群小鸡,包括喂食、清理粪便打扫后院等。后来朱莉真的做的很成功并且小鸡孵出很多鸡蛋不仅家用还送邻居以及售卖。

以及在影片的后部分,朱莉因为克莱斯家里说她家的院子太乱,她一个人承担起整理庭院的责任。在美国家长的眼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让孩子长大的第一步。

一个人只有思想独立、人格独立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而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父母一昧的宠爱、帮助是造成这个社会“啃老族”增加的主要原因。比如在《早熟》中,女主怀孕他们离家出走,却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只顾冲动不顾实际。中国父母总认为孩子会自己长大,却不知长大的只是身体而不是思想。

4、结语

影片不仅是一段波折的爱情故事,也是不同成长方式的冲突,对现实的反思。朱莉和布莱斯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贝克家族贫穷却坚强善良,爱护家人,坚持自己的理想;罗斯基家族虽然经济富裕,但精神匮乏,胆小懦弱,直到最后一场家族间的聚餐,让罗斯基家族分崩离析。家庭教育的不同也给两个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成长体验。摘自网络

钟皮皮的礼物

2个宝宝 LV.24
1楼

青春期这么懵懂而又无知的岁月

2020-01-06 10:29

只能说再见

宝宝10岁8个月1天 LV.24
2楼

青春期就是这样了。

2020-01-06 16:33
收藏 返回
顶端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