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德里。
巡警在马希帕尔普尔的高架路旁的洼地里发现一对浑身赤裸的男女。
阿卡什,男性,头部、身体轻微受伤;
迪皮卡,女性,身受重伤,神志不清。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阿卡什相挤婚告诉警方他们在公交车上,遭遇了殴打抢劫,并被扔下了公交车,迪皮卡则在奄奄一息中说出了两句话:
他们对我做了很残忍的事。
不要告诉我父亲。
这段剧情来自于Netflix原创印度剧集《德里罪案》(Delhi Crime)的序幕。
故事原型是真实发生的,且轰动了全世界的“德里黑公交轮奸案”。
2015年,BBC针对此案推出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因“不符合国家形象,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在印度遭到全面禁播。
2017年,基于此案改编的复仇爽片《一个母亲的复仇》也差一点被禁(内地已引进)。
而《德里罪案》,虽说是改编,却达到了90%的真实。
导演瑞奇·梅塔花了四年的时间对案件进行调研,走访参与案件调查的警察,翻烂了长300多页的法院判决书。
最终,几乎纪录片式地还原这起恶性案件的侦破全过程,并曝光了令人窒息的印度现实。
德里,印度首都。
这座人口总数堪比一个小国的城市,平均每18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强奸案,被挂以“强奸之都”的耻辱称号。
在一项主题为“为什么会发生强奸案”的民间采访中,受访者的回答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由于根深蒂固的畸形落后思想,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原罪归于女性的穿着暴露,举止不合适。
有人甚至认为强奸是一种正常现象。
更让人斯室气愤的是,不仅是街头随机采访的路人,就连受过高等教育,有着体面工作的职业人对待女性受害者的态度,简直颠覆人的三观。
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中受访律师
在(印度)德里,女性的安全随时受到威胁,但她们却不能指望政府或者警察有所作为;
女性对自己的保护就是尽量晚上不要出门。
这就是德里(印度)的社会现状,德里黑公交轮奸案只不过是其冰山之一角。
就像是《德里罪案》中,国民将代表着罪犯们的假人吊在树上。
「他们」没有具体的面容,因为「他们」只不过是印度不计其数的犯罪的缩影。
而《德里罪案》正是通过导演对这冰山一角的挖掘,还原了印度的现实社会。
剧集以印度警察的视角切入,一上来就展现了当地警察的生存状态。
经费不够,经常是审讯工作正在进行,警局供电说断就断;、
人手不足,执勤警员们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过度疲劳,还被上司误会玩忽职守;
警察系统阶级明确,非国家系统的警务人员,只能从底层做起,且可能一辈子都难有出头的机会。
从警16年的副警务处长瓦迪卡尔深知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她也坚信德里正在慢慢变好。
但跟她有同样想法的人屈指可数。
在其女儿查德尼的眼中,这座城市就已经无可救药了。
查德尼在即将升入大学之际,申请了国外的学校,逃离德里的态度相当坚决。
为了不失去女儿,瓦迪卡尔希望瓦德尼在最后的三周内,给自己机会证明德里是有希望的。
就在两人刚刚达成协议时,黑公交轮奸案发生了。
女性受害者遭到殴打,轮奸,嫌疑人把棍子插进她的阴道,抽出铁棍时,受害者的肉和肠子从肛门被带出。
面对这血淋淋的惨案,瓦迪卡尔心如刀割,她必须抓到罪犯,不仅是为了可怜的被害人,更为了“印度的女儿们”。
瓦迪卡尔组织专案小组,亲自挑选组员,要求组员们直接向自己汇报,并保证未经许可,不得向外界透露任何消息。
这么做是因为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为增大案件侦破的难度。
而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专案组警员们可以说充分地展现出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质。
他们分秒必争,从两位受害者提供的嫌疑犯的名字和公交车的外观信息入手,借助道路监控、人脉关系迅速锁定目标。
案发第二天,他们便找到了公交车,并逮捕了案件主犯贾伊辛格。
审讯一开始,贾伊辛格还一脸无辜,谎称案发当时,自己在兄弟家。
等到警察将其通话记录调出,戳破他的谎言时,贾伊辛格无可遁形,承认罪行。
在陈述自己的犯案过程时,贾伊辛格仿佛是在叙述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
说到关键时刻,眼中甚至流露出一丝兴奋。
犯下如此不愚搂可饶恕的罪恶的他,不仅十分坦然,还将原罪归给女性受害者。
现实中亦是如此。
在《印度的女儿》中,罪犯眼中毫无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