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  >  帖子详情

坐月子

 发帖:45415571  用户:53430084

  妈妈产后静养就够了?了解产后第一天要做的事,原来卧床还有讲究

楼主

腻腻妈

宝宝7岁8个月26天 LV.17

妈妈在生宝宝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生产后,妈妈会进入一个身心俱疲的状态。不管是下产床、坐轮椅,还是排泄、清洁,妈妈可能都会使不出力气,需要被动地靠家人和医生帮忙完成。

所以,一旦回到普通病房,妈妈往往都是在床上躺着,吃喝拉撒睡基本都是在床上进行。

可是,妈妈生产航否后除了卧床,难道什么事都做不了了吗?卧床是否有助于身体恢复呢?

产后不要躺在床上完全静养

妈妈们应该有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产妇因为久坐不动,险些因为肺栓塞丧命。

为什么卧床静养会这么危险呢?其原理是这样的。

在临近生产时,妈妈的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让体内的血液在生产前后处于高凝状态,为的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失血量。

也就是说,产后妈妈的身体是处于血液高凝的状态。

如果妈妈产后长期卧床不活动,下肢就容易形成静脉血栓,严重的话,血栓会随着血液移动到心肺部位,这是非常危险的。

鉴于这一点,产科医生们会建议并根据妈妈的体质要求妈妈在产后尽早下地,尽早活动,尤其是对于一些有高危因素的妈妈。

说到这里,妈妈肯定很想知道什么时候能下床活动。别着急,这一点稍后再说,我们先来说一说妈妈生产后回到病卜垃房该如何卧床才能预防静脉血栓。

妈妈产后卧床休息的注意事项

顺产

顺产妈妈生产后通常会有2种情况,一种是顺产无侧切、撕裂(或轻微撕裂),不需要缝合伤口;一种是顺产有侧切或撕裂,需要缝合伤口。

对于没有缝合伤口的顺产妈妈,回到病房后并不建议立刻卧床休息。护士一般会提前将病床摇高(40º~50º),让妈妈能够半坐半躺在床上。妈妈半坐半躺后,可以将双腿放在被子上(将膝部垫高),使膝关节稍稍弯曲。妈妈以这样的方式闭目养神,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产后疲劳,也有利于恶露排出。

待妈妈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请家人帮忙把床摇平,让妈妈躺平。妈妈平躺下来后,可以在平卧、左侧卧、右侧卧之间变换睡姿,不要让身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这样有助于减轻肌肉的的酸痛感。

对于经历过伤口缝合的妈妈,则要采取不压迫伤口的姿势休息——平卧、侧卧,同样要在两种睡姿之间变换体位。

需要注意的是,有缝合满立凡伤口的妈妈最好只采取一种侧卧方式——与伤口方向相反的侧卧。这样做,一来不使体位压迫伤口,二来不使恶露污染伤口。比如:刀口在右侧的妈妈采取左侧卧,刀口在左侧的妈妈采取右侧卧。

剖腹产

剖腹产的妈妈由于生产方式的特殊,产后会迎来更多的不适,比如:恶心、呕吐、头痛等。妈妈在产后6个小时之内,卧床时应先拿掉枕头平躺,同时注意将头侧向一边,这样能防止出现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的危险。

待产后6个小时后,妈妈可以重新枕上枕头。不过,这时最好先别平卧,因为这会加重伤口的疼痛。妈妈应请家人帮忙将自己由原来的平卧变换为左侧卧或右侧卧(身体与床面呈20º~30º角),并在后背垫上被子。

家人要注意大概每2个小时就帮助妈妈变换一次侧卧睡姿,这样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气。

产后24小时后,妈妈就可以采取半坐半卧的方式休息了,这样有利于恶露排出。

妈妈产后下地活动的注意事项

产后长时间卧床,不利于妈妈身体恢复,即便妈妈产后身体比较虚弱,也鼓励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地活动。

一般情况下,妈妈在产后6~8小时就可以下地活动,而剖腹产的妈妈则建议在产后24小时之后(24小时之内的活动以家人帮忙翻身和按摩四肢为主)。情况比较特殊的妈妈,应该咨询医生以及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尽快下床活动。

妈妈产后第一次起床,容易因体位性低血压造成一过性晕厥,所以,妈妈在起床下地的过程中,一是要注意由家人辅助,二是要注意分步骤缓慢下床,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平卧变换为半卧位。家人先将病床摇高,让妈妈呈半仰卧状态,休息30秒。

第二步:由半卧位变换为坐在床边。家人轻轻扶起妈妈的双腿慢慢移动至床边,让妈妈坐在床边休息30秒。过程中,家人可以帮妈妈穿上月子鞋。

第三步:由坐在床边变换为站在床边。家人搀扶妈妈的单手臂下床,让妈妈站在床边休息30秒。

第四步:由站在床边变换为在床边活动。妈妈休息过后,就可以在床边稍微活动了。伸个懒腰,拍拍腿,或者在床边走动走动。

Tips:剖腹产的妈妈在下床走动时,可以用手捂着伤口,固定伤口的皮肤,以减轻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下床的过程中,妈妈觉得不适,就要暂停一下,让自己休息休息,或者稍微延迟几个小时下床。如果妈妈的体力恢复得不错,就可以逐渐增加每次下床的活动量,但记住一定要在家人的看护下下床。

在妈妈产后前几天,每次下床都要这样慢慢来。之后,即便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也要注意不要突然猛地一下就起身,而是先用手撑起身体坐起来,再缓慢下床。

产后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1.产后出汗

产后的妈妈总会大汗淋漓,很多妈妈因此认为自己“体虚”。其实,产后出汗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这是因为,妈妈在孕期体内会积攒大量的水分(比非孕期多出了20-30%)。待妈妈生产完后,体内的水分就要排出来,所以就容易一动就出汗了(多发生于产后一周到十天左右)。

Tips:如果妈妈出现出汗多且伴随发热的情况,就要及时告知医生。

产后出汗是不可避免的,妈妈要做的是让自己的身体觉得舒适。

穿着上,哪怕是在天冷的季节生产,妈妈也一定要选择适宜室内温度的轻薄宽松的棉质睡衣。如果觉得热,房间内是可以开空调的(夏季26℃~28℃,冬季22℃~25℃),只要注意不要让妈妈和宝宝吹到冷风就行。每天也可请家人帮妈妈进行擦浴,将身上的汗液擦拭干净,保持身体清爽。

2.产后感染

妈妈生产后,护士会定期帮妈妈清洁伤口。妈妈出院后,医生也会开一些清理伤口的药。

妈妈在如厕后,也应使用湿巾从前往后擦拭或蘸干,避免尿便污染伤口。卫生巾应勤换,最好每3个小时左右就要更换一次,还要注意待私处干爽后再穿上内裤。每次更换卫生巾时,也要注意查看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剖腹产的妈妈同样要注意腹部伤口的护理,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伤口干燥。如果伤口有疼痛、红肿、渗水等情况,妈妈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

3.产后发热

妈妈生产后,医生会特别重视妈妈的体温变化,护士会定时拿来体温计测量妈妈的体温。因为一旦妈妈出现发热,就有可能是产道、伤口、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感染,容易引起产后并发症。

所以,如果妈妈出现产后发热,一定要尽快告知医生。

4.产后抑郁

妈妈生产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再加上身体的不适、角色的转变、育儿的茫然等因素,会经历一个非常关键的心理转变期。妈妈会有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出现产后抑郁。

妈妈生产后,家人尤其是爸爸不要只顾着沉浸在家里添加了一位新成员的喜悦中,还要注意多多肯定和陪伴妈妈。

妈妈生产后,爸爸的一个吻、公公的一句肯定、婆婆的一碗小米粥(顺产),都能让妈妈“痛并快乐着”。

在妈妈坐月子期间,家人应密切关注妈妈身体和身心上的不适,尽量满足妈妈的需求,让妈妈在月子里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关爱,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

【腻妈说】

原来,妈妈只知道生产后就要赶紧卧床休息。现在终于明白,卧床姿势还有这些讲究,休息好了还要尽快下地。

为了促进身体恢复,只要身体允许,妈妈一定要尽早下地活动哦!

偷偷告诉你,产后适当活动,还能告别软塌塌的大肚腩。

收藏 返回
顶端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