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居住的小区,经常听到孩子的家长发出感概:
别人家的孩子一岁就会走了了,我家的一岁半还只会扶着沙发站起来。
都两岁了,就自己玩,不找小朋友玩。
我们家的现在就会叫爸爸、妈妈,别的不会说呢。
还听过一句话:中国父母给孩子上兴趣班、补习班的钱,可以买下一套学区房。
这调侃的是父母们为孩子花钱不计成本。
看得出来,关于孩子的话题,就涉及到了爱与责任,无论是花钱上课还是平日比较,背后则是家长内心的焦虑。
为什么一提到孩子,就有说不完的焦虑呢?
过于担心孩子
焦虑很多时候来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之前一位妈妈和我说,幼儿园老师找她沟通,说孩子胆子太小,别的小朋友大声叫、跑过来,她就会哭。这位妈妈也觉得奇怪,觉得孩子可能是性格内向。但幼儿园老师的话才让她有所思索。
老师觉得妈妈过于担心孩子。听老师这么说,这位妈妈才意识到自己确实因为担心孩子不安全,经常会将"危险"、"不要做……"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样的态度和行为可能传递给了孩子。
过于担心孩子安全,给孩子带来的则是限制,以及失去了解和尝试更多事情的机会。孩子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去学习,这种担心,孩子也会学习到,他会用这样的态度看待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人。
除了对孩子人身安全的担心,我还见过6个月大的宝宝上早教,幼儿园的孩子就开始上几门补习班的事情。虽然家长是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但这个度如果拿捏不好,很容易成为孩子的负担;如果是过度教育,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拿别家孩子的各个优点和自己孩子比较
田田经常和我家糖宝一起玩,比糖宝大两个月,但还不会蹦跳,跑的也慢一些。两个小家伙追逐时,田田奶奶说:"田田没有糖糖跑得快,也不会跳"。见到比田田小确个子高的小朋友,说田田没有人家高;遇到说话利索的小朋友,说田田说话慢。
我听到的多是奶奶将田田不如别人的地方做对比。
如果只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优点、长处、突出的方面比,自然不如,佳尺况且见到一个就要对比一下,这对孩子并不公平。哪有各方面都完美的孩子!
而当昌搂扬自己的孩子某方面强于别的孩子时,我们会心里暗喜,弱的话会有"恨铁不成钢"的失落感,没面子。这与我们和同事比收入,和邻居比家境是一个感觉。
当我们将面子寄托于几岁甚至几个月的孩子身上,会将这种感觉不公平的强加给孩子。因为失落,带给孩子的可能是你面对他时,低落的心情,失望的脸,嫌弃的表情,甚至是没好气的吼一顿。
为了我们的面子,孩子要接受我们主观评价给出的结果,这让我们给孩子的爱,附带条件。
不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
有时,父母的焦虑只是不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规律。
糖宝2岁时,同龄的小伙伴已经可以从1数到100,并且没人教,只是玩语音挂图时就会了。而糖宝当时只能数到10,还是我们经常爬楼梯练习过的。
这样的对比下,我不焦虑。因为我知道这个阶段的数数,只是机械记忆,不具有数学中会数数的概念,另外,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同龄人中,有天才,更有普通孩子,不需要做一味的比较。
说到底,焦虑源于我们对孩子的爱和期望,不是说放下就放下,也不能不去爱孩子。可怎么做一个不焦虑的父母呢.
接受孩子的天性,了解发展规律
我一直认为我们只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脚手架,为孩子提供适合发展的环境和必要的帮助,而不是主导孩子的成长。
作为脚手架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
2岁的孩子处于平行游戏阶段,自己玩,这很正常,再大一些才会有意识的和小伙伴一起玩,发展到联合游戏阶段。
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抢玩具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并不是孩子品格有问题、自私,而是在孩子的眼中,什么都是我的,我想玩就玩。
当我们了解了孩子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可能遇到的育儿问题后,就不会从自己的角度强加给孩子过多的解读和评价,也会减少内心的焦虑,而更轻松平和。而孩子,满安也会因为我们的了解和理解,发展的更加顺应天性。
抓大放小
父母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大方向孩子是健康正常的就可以,从大的方面看问题,会让我们对孩子更加宽容,看问题更加理智。
比如孩子性格内向,胆子小一些。有的父母专门带孩子到游乐场锻炼孩子胆量,但孩子多也意味着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推拉的概率大一些,面对这些情况,胆小的孩子可能会更加退缩,恐惧诸如游乐场或者人多的地方。相信这并不是父母想要的结果。
内向不代表孩子不好,交不到朋友,反而他有自己的特质:细心、忠诚、对他人的感受敏感等,加上自己的社交方法,孩子也会有好的人际关系。
关注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成为一个平凡也优秀的人
这个世界,即便是再厉害的人,也有普通的一面。
接受孩子的平凡,并不代表孩子没有优点,也不代表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去关注孩子身上那些闪光点,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爱与自由,尊重与平等的养育中,孩子更可能成为自己,闪光的一面更加耀眼,最终成为一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