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学基因导读: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被证实能够极大的改善癌症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靶向治疗日益成为抗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而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之前,医生经常会建议其进行靶向用药指导,这是为什么呢?靶向治疗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靶向药
什么是靶向药
靶向药物(targeted medicine)是目前最先进的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与传统药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作用机理上。使用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法称为“靶向治疗”。
常规化疗药物是通过对细胞的毒害发挥作用的,由于不能准确识别肿瘤细胞,因此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殃及正常细胞,这就是化疗药物副作用的根源。
而靶向药物是针对肿瘤基因开发的,它能够识别肿瘤细胞上由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所决定的特征性位点,通过与之结合(或类似的其他机制),阻断肿瘤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杀灭肿瘤细胞、阻止其增殖。
靶向药适用人群
由于这样的灿今叹特点,靶向药物不仅效果好,而且副作用要比常规的化疗方法小得多。
靶向药物的特点决定了其尤其适合身体虚弱的、晚期患者使用,因为这类患者的身体状况无法承受化疗放疗带来的副作用(身体虚弱,副作用很可能会成为压垮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又不能通过手术对病灶进行清除(病灶已经发生扩散,很难彻底排查并切除)。
靶向用药
—注意事项—
A 靶向药虽然好,但并非人人都有效。因为不同肿瘤患者的基因有差异,肿瘤组织内突变的基因不同。一种靶向药物一般只针对一种常见的突变基因,不同肿瘤、不同患者突变的基因并不相同。
B 盲试靶向药不可取!如果可以选择靶向药物治疗,在治疗前首先进行针对相应的基因状态的检测尤为重要,否则有可能无效。不少患者抽近“盲试”靶向药物,是不可取的。
C 基因突变和靶向药物必须匹配,患者才能获益,否则不仅无效,还会耽误治疗时间,最后结果还不如化疗。
靶向用药
—面临难题—
晚期癌症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受益一段时间后,多数后来都得面对一个耐药性的问题,靶向治疗作为很多晚期癌症患者最后一丝希望,却因为耐药性的问题而再次抱憾。
通常出现耐药性的分子靶向药物,它的原理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最后由它自灭。各种特定分子靶向药物,都只是针对一种癌症细胞的单蛋白、单分子才起作用,所以说只能阻拦肿瘤细胞的一条通道而已。
在出现耐药性之前,这一种肿瘤细胞的通路一直受到抑制,患者的病情也可以得到控制。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病人在服用靶向药物出现耐药性之前往往疗效都非常显著。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种药物阻拦肿瘤细胞生长的通道时,肿瘤细胞也在不断地自寻“生路”,选择其他通路配合自身的生长。久而久之,最终肿瘤细胞会“另辟蹊径”,分子靶向药物会失去作用,那时分子靶向药物再难以阻拦肿瘤细胞的发展,因而产生了耐药性。
举个例子,使用易瑞沙的EGFR突变肺癌患者,平均一年左右会产生耐药性。其中一半患者是由于EGFR基因出现了新的T790M突变,如果二次基因解码发现了这种突变,可以使用奥希替尼(AZD9291)。
靶向用药指导
—基因解码—
为什么选择基因解码
佳学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与靶向药物的疗效有直接的相关性,同种癌种患者、不同基因突变类型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不一致,有的甚至出现毒副作用。因此,实施肿瘤个体化用药是医生和患者的最佳选择。
A 为患者量身制定针对性的用药方案,提高用药准确性;
B 最大程度的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实现“因人因时”的肿瘤个体化医疗;
C 节省了患者宝贵的时间,避免不必要的花费。
怎样进行靶向用药指导基因解码
经典的靶向用药指导基因解码是通过分析肿瘤组织来完成的,组织来源主要是用手术过程中得到的肿瘤样品,或者是专门穿刺活检的样品。如果取不到肿瘤样品,还可以做液体活检。液体活检是通过对血液中癌细胞的蛛丝马迹进行分析,判断癌症基因特性的黑科技,只需要抽血5~10ml。优点是无创、风险小、可以反复多次取样。
很多患者会问:为什么血液里会有癌细胞和它的DNA?佳学基因解释说:癌细胞不老实,喜欢到处跑,有时候会跑到血液循环里去。癌细胞生栋卜长速度快,有时会因为营养不足或缺氧等原因死亡,死亡的癌细胞破裂过程中,会导致一些有突变的DNA释放到血液循环里。
基因解码技术优势
“肿瘤靶向用药指导基因解码”采用佳学基因自主的基因解码技术,结合高容量平行测序技术、精准基因分型技术、qRT-PCR 技术,准确获得检测样本目标序列的基因序列信息。通过查询佳学基因分子机理与靶向药物数据库、基因信息与药物效果数据库等,根据样本基因信息分型结果,为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基础信息。
项目涵盖FDA已经批准上市的肿瘤靶向药物,如帕唑帕尼、索拉菲尼、舒尼替尼、伊马替尼、司美替尼、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纳武单抗、帕姆单抗等,为临床大夫对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选择药物的信息基础。
版权说明:本文系佳学基因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