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妈学心理咨询的,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国外心理老师的讲座,当时有几个家长可以上台问老师问题,记得非常清楚的是: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会讲,说什么还会和家长去辩驳。
但是到了外边却又成了乖乖版,甚至是叫他叫别人也不叫。妈妈觉得很担心,现在的社交这么重要,孩子在外面不讲话以后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发挥。妈妈甚至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其实很务电多小宝宝居然有两副面孔,一副是在家里时,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小魔王,另一幅是走出家门后文静听话的乖宝宝。
根据菁妈的观察,这其实并不需要太操心。
宝宝在外面胆小,可能是因为下面的原因。
1、孩子年龄的原因。
有些宝宝年龄太小,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他们更多地是愿意去听去看,虽然不说话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的玩耍。
2、陌生环境需要适应期。
还有的宝宝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比如参加某个主题活动,一下子遇到很多新鲜的面孔,他们就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大部分孩子会在前半个小时里躲在父母身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他们就会热闹起来。
3、孩子像一个变色龙,不同场合会应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
有的宝宝特别会分场合,在一些场合中会自己保持乖巧,还有种情况他遇到了比较害怕的或者比较凶的人,也会变得静悄悄。
这样的情况在幼儿园和小学特别常见,比如有些老师比较严厉,孩子们上他的课都不敢出声,有些老师却是比较和蔼就容易被学生欺负。
但是如果孩子是以下这样的情况需要重视。
有些孩子你觉得他一出门就会变得“内向”,其实是你并不了解有些孩子会有“选择性缄默症”,需要治疗。
1、什么是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SM)是一种焦虑症,儿童在特定的环境或场合,或对某些人不能开口说话。在这些特定的场合(如学校),孩子实际上是无法开口说话,想说却说不出来;而在其他场合(如家中)却可以轻松自如说话。
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表达出来的并不一定是焦虑的样子,只是在特定的场合,比较学校,公众场合当被提问或被催促说话时,他们可能只是会回过头去或呆呆地看过来,显得一脸茫然。
2、如何应对
如果孩子在家里可以侃侃而谈,但是只要一到外面就是不说话,不止刚开始不说,可能会持续非常久的时候基本不和陌生人讲话。
那么家长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是选择性缄默症。不少家长会把它当成是性格内向,或者是害羞,因此患儿往往不能被及早发现和治疗,这种情况多见于女孩。
建议家长要更细心的观察孩子,可以带到相关的心理咨询机构去做相关的诊疗。一般用绘画或者是沙盘疗法可以帮助到孩子。
三、造成的原因
1、家长性子急躁,总是催促孩子尽快融入环境与人交流,结敲菠果越催促孩柿恨筛子压力越大。
2、家庭迁移频繁,导致孩子在流动中不能很好的与人建立交往。
3、家庭问题或家庭矛盾的增加,如家长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单亲家庭对孩子关注少等。
4、留守儿童也是非常常见,和老人家住一起,很少见到父母,就让孩子内心有不被认同感。
所以问题中的情况还需要多观察,希望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