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大班孩子做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共1条回答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谈谈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肤浅体会:
一、加强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是一个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思维过程.因此,从认识10以内的数开始,我就十分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准备好学生平时喜爱的实物、图片,课堂上多让学生数一数小棒,数一数图片,数一数手指,帮助学生强化数感.然后进行分一分,合一合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从而使学生在掌握10以内各数的同时,为口算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扎实的基础.再通过分一分、合一合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时,我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16-7,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破十减”灌输给学生,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会摆一摆学具,找出答案“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7=3,再算3+6=9.”;“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6-6=10,再算10-1=9.”有的学生用扳手指数数,“我是这样想的,把16记在脑子里,伸出7个手指头,从16开始,一边屈指一边数,15、14……结果是9.”有的用“做减想加”来计算,“因为9+7=16,所以16-7=9”;通过说理训练,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三、注重算法多样化,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有些学生喜欢用“破十减”、有些喜欢用“做减想加”.这时,在体会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教师切不可“一刀切”,不然会适得其反.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他每次在口算退位减法时,总喜欢扳手指,我想改掉他这个“毛病”,于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个别对他进行“破十减”指导,结果越发糟糕,不但算得更慢而且错误率更高,还不如扳手指速度快.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貌恨安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发展.
四、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
口算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脱离算法达到脱口而出的境地, 但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能达到的,是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讲究形式,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心理学也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的强大内驱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要讲敲涌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多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通过视算报得数,结合听算说得数;也可以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还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答或小组比赛;坚持每天一页口算练习,口算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学生已感疲乏的临下课之前5分钟.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让全班都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细水常流,稳步提高
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难度比较大或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反复练习,细水常流,稳步提高口算的能力.
3、对症下药,逐个过关
在口算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多使用激励性评价,特别对哪些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小朋友,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所在
如果您是家长
从数数到计算的最佳路径
从幼儿数学教学的顺序来看,父母们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先教孩子学数数,会数到100了之后,再教5以内的加减法,然后是10以内的、20以内的,最后是100以内的.这种已为人们习惯地接受下来的数学教学顺序其实并不挤厉科学.从幼儿数学教学的实践来看,比较科学的教学步骤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学数数.
学计算之前先学数数,这谁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种数数形式来为计算打基础,却被相当多的父母所忽视.不少父母在孩子会唱读1~100之后就认为孩子已学会了数数,而可以教计算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也没有真正掌握计数的技巧.
数数的内容其实很多,除了要建立数的一对一的概念以外,还要包括多种数数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递增1的顺序正着数,这是学N加1计算的基础;
②N减1,即按递减1的顺序倒着数,这是学N减1计算的基础;
③数单数,建立奇数概念;
④数双数,建立偶数概念;
⑤逢10数,建立进位概念;
⑥逢5数,将5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数技能,因为在提高数数和计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仅次于10.
2、计算N加1,凡是能正着依次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1个的幼儿,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计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计算N减1,凡是能倒着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减1个的幼儿都能学会计算N减1的题,包括11减1,21减1、100减1乃至101减1.
4、整10相加或相减,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会逢10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或递减10个的幼儿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5、整5相加或相减,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会逢5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递增或递减5个的幼儿,掌握起来并不难.
6、计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儿一旦理解10加几就等于十几,不仅能快速运算10加N,还能推广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两个相同数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对于会数双数的幼儿,当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后的结果都是双数时,便会很容易地学会运算这类题.教学实践发现,幼儿普遍对两个相同数相加的题有自发的关注与兴趣,因而幼儿对这组题的掌握往往要先于10以内非N加1的题.
8、计算两数之和等于10的题,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这组题的熟练与否对于进行10以上的运算是至关重要的.
9、口算(20以内),当幼儿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后,就可以做20以内的口算题了.父母应注意提醒幼儿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技能来推算其它题,如由2加2等于4而推知2加3等于5,由3加7等于10而推知3加6等于9,9加9等于18而推知9加8等于17,等等.
10、竖式笔算(100以内),口算100以内的数即使是对学龄儿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竖式之后,凡具备上述技能的学龄前幼儿稍加指点即可完成运算,因为一道两位数相加的题列成竖式后实际上就变成了两道一位数相加的题.目前,5岁左右的幼儿都在幼儿园里学会了书写阿拉伯数字,因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独立的竖式运算是完全可能的.
PS:这种好方法我记得快乐老师有说过,熟悉了从1到100,然后2个2个数,再练习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可是不知为什么,儿子就是不喜欢数数,我试着用围棋的方式和他下,2个2个放围棋子,终于儿子有兴趣了.
编故事学10以内加减法
在教孩子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时候,可以编一些小故事,让孩子参与其中,不知不觉孩子就学会了运算.而且,每次孩子都对这种小故事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学起加减运算来非常轻松.
比如,学习8的加减法,我编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其中经常和孩子互动一下,互相提问,甚至让孩子把故事编下去:
小猴子要买8个苹果送给奶奶.它来到市场上,看见红苹果挺诱人的,绿苹果也挺好的,于是,这两种苹果它一样买了几个.(红苹果买5个,绿苹果买几个?)
小猴子拎着装了8个苹果的框高高兴兴地往奶奶家走去.路上同小猪撞了一下,结果撞掉一个苹果,它们都不知道.(这时还剩几个苹果了?)
小猪是小猴子的好朋友,见到小猴很高兴.小猪说口渴了,小猴子就给小猪一个苹果解渴.(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看到小猪吃苹果吃得津津有味的,小猴子也想吃,于是它也拿了一个苹果吃了起来.(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突然,背后响起一声狮子的吼声:“吼——”不
宝妈,你可以下载百度宝宝知道,它会在每个时期给你贴心的提醒!
2015-04-03

百度官方 想了解怎样教大班孩子做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及相关信息?
百度重磅推出母婴APP,万名儿科专家在线免费答疑,秒杀所有怀孕备孕育儿难题。更有辣妈圈等你加入!
百度宝宝知道1000万人已成功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