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温情的死亡教育,是引导孩子积极面对

楼主

诺妈叨育儿

叨叨互联网家的育儿方式

在之前陪小诺读情绪类绘本的时候,一直给她强化一个观点——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有哭的权利。哭不代表软弱,哭过以后,你依然可以很勇敢和坚强。

哭是一种表达内心的哀伤,寄托对亲人思念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自然情绪的流露,伤心的时候,可以用哭来疗愈内心的痛。

面对亲人的离开,我们不需要在孩子面前假装坚强强忍着自己的眼泪,坦然地面对自己真实的情绪,会让孩子更容易面对真实的情境,真实的父母。

正面引导孩子学习死亡的态度,是一场生命的教育。能够让孩子学会对逝去的亲人常怀思念,更热爱当下的寸禁生活,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对于5-6岁以下的孩子,除了上面诺妈分享的方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绘本。

因为跟孩子讲太多死亡的道理,对于年幼的孩子,对主客观世界还区分不好时,容易陷入自我的思维认知中。

而绘本的故事生动有趣又寓于道理,让孩子通过阅读绘本了解生命消亡的过程。

诺妈总结了一些死亡主题教育相关的绘本。

《一片叶子落下来》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永远有多远》

《爷爷变成了幽灵》

《再见了艾玛奶奶》

《獾的礼物》

《苏菲的杰作》

这些绘本都可以入手典富跟孩子一起在清明节阅读。

最后,关于是否要带孩子参加葬礼,我也跟一个朋友蜗牛妈妈聊了一下她的看法。

她认为,中概最院国的葬礼形式有时候过于的悲痛和沉重,有些消极,不太有利于孩子学到积极面对死亡的态度。但具体也分情况。

诺妈也觉得,如果孩子心智还比较不成熟对死亡的认知还非常浅薄,需要慎重考虑带孩子参加葬礼。避免孩子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夜里频繁做噩梦惊醒。

今天晚上开车回来的路上,小诺抬头看向车窗外说:

妈妈,天上的星星🌟是太奶奶,她去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照耀着我们。当我想她的时候,我就会用望远镜,抬头寻找天上最亮的那颗星。

看着不到4岁的小诺,脸上的表情纯真可爱,眼眶忽然有点湿润。忽然觉得她长大了。

收藏 返回
顶端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