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固执倔强的孩子

匿名用户    2015-04-08 17:32    

满意回答

通最重要他倔强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的是对的你可以顺着他的意思说,但最终以他自己的观点驳倒他坚持的观点他会很乐于接受改变关键是鼓励 倔强的孩子怎么教育才好 1.孩子真的很倔强?! 当孩子对事、对人、对物有所坚持时,家长可以多观察后,再判断如何引导孩子处理坚持与变通之间的平衡;勿因为孩子的坚持,而以强迫的方式让孩子遵从,剥夺孩子选择的权益,反而可能助长孩子倔强脾气与固执的性格。 个性倔强的孩子,为了坚持己见而与家长发脾气抗争,个性固执的孩子,为了不易变通而与家长争执不休,一方面这的确是令许多父母头痛的时刻,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正是培养独立人格非常重要的关键时刻。 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坚持已见的时候,父母别以生气、权威方式压制孩子的自主意识,从小让孩子有多点机会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意志与见解,对孩子适应未来社会是有帮助的。 独立、刚毅、坚强的人格特质,与倔强、固执是否有相似之处?孩子成长过程中,展现出倔强、固执或刚毅、坚强等特质时,父母该如何面对?如何处理呢? 2.不同教养态度V.S.不同个性的孩子 不同父母就有不同的教养态度,不同的教养态度与不同个性的孩子相遇,也会产生不同的交互作用,父母面对孩子的倔强,常会产生下列几种不同的效应,分析说明如下: 1.当亲子冲突升级时,遇到亲子双方的坚持度都高的情况,有的抽然孩子选择与父母抗争顶撞,若父母亲态度更强硬,易造成日后孩子脾气更倔强。 2.当亲子冲突升级时,胆子小或坚持度不高的孩子,在父母强势压力下常会放弃己见,选择顺服父母,易造成日后孩子个性懦弱没主见。 3.当亲子冲突升级时,尚无反抗能力时,在父母强势压力下暂时压抑自己,表面顺服父母,易造成日后孩子个性叛逆反社会规范。 4.当亲子冲突升级时,父母因为宠溺孩子或受不了孩子的坚持,选择放任,易造成日后孩子个性跋扈不讲理。 由上述四个例子看来,无论是父母任由孩子予取予求,抑或以权威压抑孩子,都不是最好的教养方法,都可能助长孩子产生倔强脾气与固执的性格。 3.脾气倔强的孩子,"打"不解决问题 面对脾气倔强的孩子,有些父母会打孩子,往往只是因为一时冲动,可是您是否知道: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说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缘惑殖”。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贵辨玩,性格上也显得孤独。 固执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来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粗暴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打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怪僻 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实上,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他的抵触情绪很大。在被打之后,他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怪僻。 喜怒无常 有的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就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他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会变得喜怒无常了。 4.正确方法 倔强、反抗是幼儿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行为,倔强的孩子较容易有反抗行为,然而倔强的孩子不一定不好。从坚持度来说,倔强代表有毅力,有主见,为了让他们将来能成为一个“讲道理”的人,父母不妨用启发的方式,慢慢引导孩子把倔强变成一种正向的力量,去做合理的判断和有效的思考.以下一些方法,提供父母作为参考: (1)合理、一致的教养原则 其实,孩子的倔强脾气常导因于父母或照顾者,成人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听不懂道理,直接命令孩子要无条件听从命令,长期强迫孩子服从自己,孩子在不明道理的情况下,反而更容易产生固执己见或表里不一的行为,甚至出现特别倔强的个性,公然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父母抗争到底的情况。父母也经常因为管教的需要,制定各种家规,对于孩子而言,习惯的改变不是一蹴可及的,有的父母太讲求管教的效率,说制定就制定,说执行就执行,孩子一时间不容易达成目标,反倒又兴起家庭里的另一场亲子战争。 从小开始营造民主气氛.孩子有被尊重的需求,想要孩子能接受父母的意见,父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权威思想多半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好孩子就应该乖乖听话,倔强固执、脾气不好就是不听话的孩子。民主时代的亲子教育,家长应避免采取高姿态,勿把自己的意见当成至高无上的圣旨,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接受,父母必须先修正自己的传统价值,认同孩子在家中也享有自主的权利,才能顺利推动民主气氛。 (2)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持度发展 父母非圣人,受到生活与情绪的影响,难免会对教养子女的尺度失去准则,心情好的时候,孩子犯错无所谓,在情绪不佳的时候,遇到相同或类似的事件,孩子可能会被处罚得很重,这样反覆的教养态度对孩子是很不公平的,随着孩子成长,智力发展愈来愈成熟,当然也会培养出自主意识,家长应该有合理且一致的教养原则,告诉孩子那些事是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又有那些事是必须请父母帮忙的,长期下来才可以建立孩子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的共识,有了亲子共识,自然就可以减少亲子间的争执。 我们可以从孩子的先天气质中“坚持度”了解其个性,更重要是要依据孩子的特质因材施教,父母所采取的是怎么样的教养态度与方法,与孩子互动的结果是正向还是负向,对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坚持度表现原本并无好坏之分,成人的褒贬态度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成人的“褒”会让坚持度转化为正面“有责任”与“刚毅坚强”的特质;成人的“贬”则会让坚持度转化为负面的“倔强”或“固执”。 平时可以观察孩子对某人、某事、某物是否有坚持的情形,如果不是太过份的情况,家长可以给予多一点的时间来转换,孩子坚持也是专注的另一面向表现,更是未来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的原始类型,当孩子坚持时,家长可以多加观察后,再判断如何引导孩子处理坚持与变通之间的平衡。 (3)具体技巧 1.避免情绪失控 当孩子出现倔强、反抗的行为时,父母应避免使用权威的口语或方式来教训孩子,而应拿出一点“办法”来。首先深呼吸,不要让自己跟随着孩子的生气情绪,然后试着和他

揭靖柔_htS7   2015-04-08 17:35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