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生来例假时会出现腰酸腰疼的现象呢?

匿名用户    2013-08-06 19:38    

为您推荐:

其他回答

你好! 由于月经前体内性激素突然减少,会影响全身系统,出现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一般在月经前7—14天出现, 来潮前2—3天加重,行经后症状逐渐减轻和消失。医学上把这些变化比较明显的叫经前期紧张症。一般表现为:⑴以精神症状为主:常见神经敏感,烦躁易怒,全身疲乏无力,有时会引起头痛、失眠、思想不集中等。...⑵以躯体症状为主:常见手脚颜面浮肿,腹部胀气感,有些人腹胀,大多数女孩会有便秘现象,小腹坠痛和乳房胀痛等。 祝好!

全部展开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08 10:20

腰痛是指腰部的一侧或两侧发生的疼痛。妇女由于有月经、孕育、分娩、哺乳等生理特点,同时又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妇科杂病及节育等病理特点,所以腰痛是常见的病症。经产妇女80%以上都可出现腰痛,特别是经期、孕期和产后的腰痛,常被认为是生理性疼痛,不需要特别治疗。实际上,妇女腰痛的程度因人而异,临床上有...很大的差别,疼痛延续的时间也长短不一。所以有必要进行一些治疗,而更重要的是本人的自我康复保健。腰痛似非大病,但严重的也可影响工作和生活,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多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一般的妇女腰痛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子宫位置异常,盆腔炎、盆腔肿瘤、盆腔血症、放环等刺激,压迫神经也引起腰痛;骶棘韧带松弛、腰肌劳损可使腰部支持力增加而疲劳产生腰痛;生育过多、人流过频、性生活过度或外感湿邪等也可产生腰痛。 1、 生活起居: 避寒湿、宜保暖 妇女腰痛病人,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冬春寒湿季节,尤其需要做好腰部的保暖。尽量避免淋雨受寒,夜卧当风等。避免久卧潮湿之地,在寒湿季节,可适当使用电热褥祛寒保暖。经常活动腰部 ,可使腰肌舒展,促进局部肌肉的血液循环。所以对于久坐、久站工作的病人,一定时间要适当活动一下腰部,使腰肌得以解除紧张,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如可在室内稍为行走,作一些腰部活动的体操等。注意性生活卫生 腰痛明显加重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在缓解期,也要适当调整性生活频度。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泌尿生殖系的感染,减少加重腰痛的因素。做好计划生育, 避免过多的人流,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对于放环后引起的腰痛,月经异常,可改用其他的节育措施,以减轻病情发展。不宜束腰过紧 腰痛患者,切忌束腰,因为束腰可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重病情。有些妇女产后为保持苗条身材而采用束腰的方法,是不妥当的,正确的做法是做好产后的保健锻炼,才能真正达到键美的目的。 2、 饮食调摄:腰痛者的饮食,一般与常人无多大区别。但要注意避免过多地食用生泠寒湿的食物,即使在夏天,也不宜多饮冰冻的饮料。对于性寒滑的水果,如西瓜,也不宜一次进食太多。对于慢性腰痛持续不断的,可常服一些固肾壮腰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十全大补丸等,可根据体质和病情适当选用。 3、 康复疗法:按摩、 (1) 掌压腰骶部:俯卧位,双掌重叠压在疼处腰椎上,以不引起疼痛为度。一呼一吸为1次,做10~15次。 (2) 揉摩腰背:工作之余,晨起或晚睡前都可以双手掌揉按摩擦腰背肌肉,上下揉摩50~100次,同时扭动腰部,有舒筋活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腰痛的作用。 (3) 揉筋结:用拇指指腹仔细在腰、骶部触摸,如发现有压痛的硬结时,则以指腹压其上,每结揉1分钟。 (4) 推下肢:旁人帮助,俯卧位,固定胯部,以掌根从骶部开始,经臀部沿大腿外侧、小腿外侧,至另一侧肢体。 4、健身操: (1) 腿操:仰卧,双手抱住一侧腿膝部,尽量屈髋,使大腿前沿贴紧腹部,连续做5~10次,再做另一下肢;然后双手同时抱紧双膝,同时做5~10次。每晚1次,或晨起加做1次。 (2) 起坐操:仰卧,收腹坐卢。注意不能用上肢帮助,下肢保持伸直,次数不定。本操还可起到减少腹部脂肪的作用。 (3) 滚腰操:仰卧,保持屈曲双腿的姿势,把身体蜷曲成团状,前后滚动10~20次。仰卧位,以热湿毛巾,不流水为度,于腰间疼痛部和稍下面的骶部,上面再放一热水袋,湿热约10分钟,然后再分别在腰两侧各约10分钟。最后,仰卧同法腹部。尤适用于经期腰痛。注意温度以不烫伤为难。 5、食疗: (1)猪腰或羊腰1对,黑豆100克、茴香3克、生姜9克。共煮熟,吃腰子和豆,喝汤,可常食。用于寒湿腰痛。 (2)乌龟肉250克、核桃仁100克。共煮熟服。用于慢性虚劳腰痛。 (3)桑寄生20克、猪骨250克。同煮汤。一般腰痛均可食。 (4)益母草30克、鸡蛋2只,加水适量同煲,蛋熟后去壳,再煲20分钟,吃蛋饮汤。每天或隔天1次,用于经前后腰痛加剧或伴痛经者。

全部展开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08 10:19

(一)痛。 在行经期,多数女孩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下腹胀痛或腰部酸痛。这是由于盆腔中的脏器在每次月经来潮之前就开始充血肿胀,并且一直持续到本次月经结束;再加上行经期子宫壁的肌肉不断收缩,以便排出萎缩脱落的子宫内膜和经血。 在行经期的第一、二天,腹痛较重。此后的几天里,伴随着子宫内充盈物排出体外,盆腔内...的脏器充血减轻,腹部不适自然缓解。如果你在月经期感到腹痛,可以喝一杯烫烫的红糖姜水,或采取俯卧位休息,也可在下腹部放一个热水袋。轻微活动一下也有助于排出子宫内的充盈物,从而缓解疼痛。 下河趟水,淋雨,用凉水洗头、洗脸、洗脚、洗手、洗澡和坐凉地都会加重腹痛,应该尽量避免。行经期也不能吃冷食(饮),即便夏天也不例外。 如果在月经期间,你的下腹疼痛非常剧烈,以至于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这就是痛经。青春期女孩的痛经多是功能性痛经,即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常在月经初潮开始就有的痛经。 引起这种痛经的确切原因不详,但研究发现,除了内分泌和子宫的功能外,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影响。严重的忧郁、敏感、紧张,或由于对月经生理有错误的认识而产生的恐惧,或因对月经来潮有“倒霉”“痛苦”的心情而憎恶、怨恨自己身为女人,或在经期情绪不稳定、有心理冲突等都会引起或加重痛经。因此,除了及时请教医生,调剂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 (二)乏。 一般来说,女孩在行经期会比平时更容易疲劳、困倦,有人还会感到头痛。这是由于女性的体力随着月经周期呈周期性的变化。月经来潮前8~9天体力逐渐上升,直到月经来潮前1~3天体力达到高峰;月经来潮后体力急剧下降。等到月经结束后体力逐渐恢复:月经结束后3~5天体力比平时稍高,此后又很快回复到平常水平,直至下一次月经的到来。 知道了这个规律,你就不要在调经期间对自己的体力有太高的要求,不要过分劳累、用功,要适当地休息。如果条件容许,不妨把那些需要高体力、动脑力的事情放在自己体力最好的时间去做。 (三)烦。 有的女孩会发现自己在月经期前的几天里会突然发生情绪变化,表现为烦燥易怒、焦虑不安、精神紧张、缺乏自信、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如失眠、乳房胀痛、头痛、腹胀、浮肿等,月经来过以后,症状自然消失,医学上称之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这时,你可能会为一点点小事发脾气,有时,会不知不觉地说话尖酸刻薄,即使对父母或平时最要好的朋友也会显得小肚鸡肠的。与别人发生争执时不要非与人争个高低输赢,因为你此时情绪冲动,容易出口伤人,事后又会后悔不已。如果你发现那天自己与父母或朋友争吵主要是由于自己一时冲动,毫无道理,就应尽快向对方道歉,以取得对方的谅解。不要感到难为情,而把事情拖得太久;否则,引起对方的误解,你会无辜地失去不该失去的友谊,或让父母无谓地伤心。 另外,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最好不要作人生的重大决定。

全部展开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08 10:12